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彭俞婷 孙雪)“1007,1008,1009……”穿着迷彩服的女孩大声的呼救,手里的动作却也没停,不断用力按压着“安妮”……这是发生在南京医科大学军训操练场上的一幕。是医学生专属的“战地急救培训”之应急救护初级救护员培训。
9月22日-24日,共有2200名 南医大2017级新生分批参加了南京市急救护初级救护员培训, 实现了新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覆盖。
整个培训过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新生在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后,开始实践操作。9月22日-9月24日,分三天进行了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相关急救技能的学习,通过在模拟人上练习胸外按压和互相练习头部、躯干的外伤包扎,掌握初级救护知识和技能。
培训的步骤主要为培训老师先做示范,然后新生们使用假人“安妮”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的同时每组都有助教在一边进行指点。所有的新生都学得相当认真,有位女生力气小,无法将假人按压出效果,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整个人扑在假人上方,借用全身重力终于完成了训练。不仅仅同学如此认真,老师一旦发现大家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像是声音太小,就立马进行纠正,要求大家牟足了劲喊,声音越大越好。在大家准备考核之前,老师还特地将大家聚集起来,希望大家带入实际情景,在救援前看清楚周围的环境,并保护好自己。
经过培训后,新生还需通过最后的考核:包扎和心肺复苏(cpr)。通过考核,将获得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资格证。考核的要求也很严格,在考核心肺复苏时,不仅要求声音大,还要求始终直视病人的双眼。老师不断强调:“一定要把自己代入实际,你面前躺着的是真人,身边来来往往的是真车!冷静沉着!”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些实践技能。
南京市红十字会总负责人刘鲁沂说:“虽是医学生,但毕竟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急救还是很陌生的,虽然过段时间他们可能会忘,但对他们以后的医学学习一定有帮助,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他们刚迈入医学这个门槛的时候让他们知道急救的重要性。”
参加培训的新生兴奋的说道:“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学,因为技多不压身,学好急救以备不时之需嘛。”确实,作为医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接受过培训的我们就更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也有同学表示:“如果以后出意外了,在学了急救后,我也能更好的帮助同学了。”
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宣传工作,将大学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参与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第二 课堂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 2012年以来,不断重视加强红 十字应急救护宣传工作,如今在校生应急救护普及宣传全覆盖,初级救护员持证率逐年上升。而这次对2017级新生进行全员救护员培训,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南医特色的应急救护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通过初级救护员 培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医徳教育,鼓励学生珍惜生命、勇于助人 ,为成为真正的医学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