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讯(通讯员 郭阳琛)日前,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8位学生的作品——“焊后焊缝三维跟踪及应力处理机器人”,以其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的密切契合,解决了制造行业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制和应用空白。
据了解,大型结构件的焊后残余应力导致的焊接变形、金属腐蚀等一直是困扰制造业的难题。该作品通过服务器和手机平台实现机器人作业过程的自主决策与控制,焊后焊缝跟踪精度达国内领先水平,可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大型结构件高效制造、智能制造提供保障。
南通大学生创新作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作者:郭阳琛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江苏教育报讯(通讯员 郭阳琛)日前,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8位学生的作品——“焊后焊缝三维跟踪及应力处理机器人”,以其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的密切契合,解决了制造行业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制和应用空白。
据了解,大型结构件的焊后残余应力导致的焊接变形、金属腐蚀等一直是困扰制造业的难题。该作品通过服务器和手机平台实现机器人作业过程的自主决策与控制,焊后焊缝跟踪精度达国内领先水平,可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大型结构件高效制造、智能制造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