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马广伟 盛培海)“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默默无闻的奉献;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和金钱,因为我们学会了淡薄明志;不要给我们太多的称号,因为我们只喜欢 ‘老师’这两个字”,他用最质朴的话语向我们诠释着教师这个普通职业的真正内涵。8岁时,他意外致残,但他不气馁,不妥协,不服输,不放弃,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撑起一个家,撑起一个班,撑起一片天。他就是新沂市马陵山中学教师——朱宗祥。
不妥协,他撑起一个家
命运之神带给朱宗祥的不是五彩斑斓的画卷,更多的却是灰色与沉重。朱宗祥8岁那年的夏天,他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道玩耍不慎触碰高压电造成右臂高位截肢,从此他成了“独臂人”。虽然命运捉弄人,朱宗祥并未就此消沉,他学着用左手写字。艰苦的磨练,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直到高中毕业。1996年,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取了南通师范学院。毕业时,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他选择了一所偏远的乡村联办中学当起了普通的一线教师。不久他结婚生子,由于他勤俭节约,小日子也过得去。
好日子不长久,命运再次捉弄他。2002年,自小就照顾他的爷爷患了重病住院,朱宗祥带着爷爷到处求医问药,徐州、南京等多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吃遍了无数的药,都无济于事。最后花光了所有积蓄后又欠了好大一笔账,但爷爷仍然离开了人世。这时家庭也破裂了。
面对债台高筑、家徒四壁的家庭,他觉得难堪重负、举步维艰,但他深知,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也不能垮,他必须选择坚强,当一个真正的硬汉!家里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朱宗祥的身上,孩子还小,一日三餐都要他喂,洗衣,做饭,扫地,耕田、种地都是靠他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用“独臂”完成。 生活给了朱宗祥太多的磨难和不幸,但他却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笑对人生,勇当生活的强者,好像他身上有“万斤油”似的,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用不完的体力。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勤扒苦做,虽然是三间平房,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油、盐、柴、菜、米样样齐全。他撑起了一个家!
不服输,他撑起一个班
朱宗祥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学习笔记和4本备课教案,随意翻开一看,每页都是满满的,一丝不苟,笔笔正楷,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和毅力。十几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朱老师以身示范,有强烈的责任心,爱生如子;有坚定的事业心,认真负责;有迫切的进取心,精心细作。由于长期以来不知疲倦、披肝沥胆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严重的颈椎病、胃病、咽炎等疾病无情的折磨着他。有人劝他说:“身体是自己的,还是找领导请个假到医院治疗一下吧!”每次他都是一笑了之。2008年春,他所带的班级毕业在即,可是此时的他颈椎病发作十分严重,医生也告诫说有随时会引起瘫痪的可能。家人和领导也都劝他还是请假到省城大医院好好治疗。但是他实在放心不下他的学生,就一边输液,一边上课!他热爱着自己的岗位,更挚爱自己的学生!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学生家庭困难,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予帮;学生生病,他就及时冒雪送到医院治疗;学生思想波动成绩下降,他就经常家访、时常辅导。几多付出,几多收获,他终于以理想的成绩把这届毕业学生送进了高一级学校。每年教师节,他都会收到很多“礼物”。这些礼物既有班上学生送的,也有在外参加工作的学生寄来的。有一张贺卡显得弥足珍贵,笨拙的笔迹只写了一句话:“尊敬的朱老师,你让我获得了新生,让我拥有了一片艳阳天,我将终生不忘。”每次看到这张贺卡,朱宗祥感慨万千,让他体会了教书的辛酸与快乐。多年来,由于他勤勤恳恳出色的工作,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2001-2003年,他三次评选为优秀工作者,他的先进事迹多次在市电台报道。
不放弃,他撑起一片天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地施爱。朱宗祥总是面含微笑,循循善诱,巧妙地施爱。学生总是敬爱他!2001届有个叫王锐的学生,这个孩子刚进初三就显得孤僻、自卑,时常中午不回家吃饭。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后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得知:这个孩子的家庭十分贫困, 母亲身体多病,父亲腿部残疾,家庭实在无力供给他继续上学,本来成绩优秀的他也萌生了退学的念头。于是他迅速的进行了家访,不断的和家长沟通,和孩子交流、谈心。最终说服了孩子父母,做通了孩子的思想。此后他多次为这个学生缴纳学杂费达两百多元。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学生早已大学毕业,每每谈及朱老师他总是由衷的感叹:如果没有老师当初的帮助,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遇到个好老师是他一生的幸运!
多年来,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和身边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工作之余,他时常利用自己的修理技术无偿地帮助村民修理各种家用电器,李家的洗衣机坏了找他修,相家的水泵坏了找他修,庄家的电饭锅坏了也找他修。每次他都利用晚间忙到深夜不遗余力地帮人修好。时间久了,邻居们也感觉过意不去就想送点烟酒给他,但他总是拒之门外,从不收取。1999年至2008年九年间,他先后在新沂市金三角无偿献血采集点参加了十一次无偿献血活动,献血总量达三千八百毫升。2013年10月份,他又报名参加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好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也有人问他:你献这么多的血图个啥?真傻!他却是憨憨的一笑了之。村民们每每提及他都会真诚的称赞他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因为有爱,他对生活有无限的激情;因为有爱,他对工作有无穷的力量;因为有爱,他也一定会获得无限爱的感激和回报!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