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 正文

南医大校运会新项目很“热哄”:全班上阵跑800米

作者:陈思宇 蔡心轶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计敏 摄)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思宇 蔡心轶)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的赛道上,40余名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发令枪响,同学们集体向前飞奔。这几天,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田径场上,一场“南医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跑步比赛正在举行,这是学校运动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中长跑团体赛”。

“一个班一个班地跑,然后PK成绩。” 南医大体育部主任毛文忠说:“赛前一周通过抽签确定参赛班级,最终取每个班级前20名学生的成绩累积比赛名次。对于比赛成绩前8名的团队,给予6倍加分,并最终计入学生的体育成绩。”

“比的不是最好成绩,”毛文忠说,“而是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记者看到,每个班都统一着装,穿着绿色、黄色的运动服,前后还印着每个人的学号。

“这样的班级运动服,也是作为给参加该项目的同学们的纪念品。”

2个月前,南医大13个学院就在校体育部的号召下齐刷刷做起了总动员。每天下午4点半,基础医学院2012级辅导员刘中岭老师都会准时站在田径场上,给学生们呐喊鼓劲。

“每次跑1个小时左右。抽签抽到了临床3班,全班除了2位同学因为身体状况不能参赛外,剩余的35名同学都集体上阵。”刘中岭说。

“一开始大家还是有点不理解的,觉得大三课程多,跑步太浪费时间。后来老师给做了动员,大家才逐渐理解,跑步是为集体荣誉,更是为自己的身体。现在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好几个女生宿舍还在晚自习后自发去练习跑步。”潘必慧是临床3班的团支书,每次的集体训练都由她和班长负责组织。

毛文忠认为,跑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然而现今,受生活方式、工作学习方式的影响,每天能达到标准运动量的人很少。“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目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被定义为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然而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在校大学生屈指可数。”对此,毛文忠深表担忧,“缺乏运动是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首要独立影响因素。”

“近10年间,大学男子1000米的及格标准下降了40秒。然而即便这样,还有不少同学及不了格。”这是大学生的普遍现状:运动水平低、参与度低。“学校体育部老师们的工作一直围绕着提升在校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展开,但是仅仅靠体育老师是改变不了现状的。”

于是,毛文忠和同事想出了在学校运动会上采用团体赛的形式鼓励大家齐上阵, 确定好赛制后,毛文忠带领体育部的老师们到各个学院进行宣讲,形成了一对一的“老师下学院制度”,“不光是做动员,还会手把手教同学们怎么做热身运动、怎么起跑、怎么冲刺。”

毛文忠说,“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老师、班委自发组织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