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 正文

校园心理剧:用心解析孩子“成长的烦恼”(组图)

作者:沈大雷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叛逆、恐惧、自卑、孤独、猜疑、嫉妒……是孩子们成长中的烦恼,还是对于“熊孩子”的偏见?

校园心理剧:用心解析孩子“成长的烦恼”

■本网记者沈大雷

班级里出现“捣蛋鬼”该怎么办?“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如何走出心灵的枷锁?青春期的少女情怀谁能懂?12月20日下午,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承办的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在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江苏省邗江中学、海门市育才小学等9所学校的师生以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剧目,把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搬上舞台。

据了解,参加本次剧目汇演活动的“校园心理剧”,全部改编自师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就像一部部活生生的教材,引起人们对于叛逆、自卑、孤独、嫉妒和异性交往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师生表演的剧目《我们自己是太阳》。

关键词:班有“捣蛋鬼”

【案例回放】“不管好学校破学校,我不搅得天下大乱誓不罢休!反正我的未来也没有希望了,索性破罐破摔,混呗!”这是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报送的剧目《我们自己是太阳》中的一幕情景,剧中的小主人公邱薪,欺压同学,顶撞老师,是学校里的“捣蛋鬼”。

在学校中,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前不久,合肥某小学甚至出现过男孩因太调皮致全班罢课,家长联名欲将其赶走的较为极端的案例。“班有小霸王”该怎么办呢?

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陈海华认为,孩子的异常表现,常常反映了爱的缺失。尤其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里,情况更加突出。“拿我们学校来说,2704名学生中,超过3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要么由爷爷奶奶隔代教育,要么索性寄宿在亲友家。缺少关爱让这些孩子更容易变得孤僻、内向、任性、厌学、难处。”

“这些特别的孩子,有个性、有思想,如果引导好了,其实是个好孩子。”陈海华说,在这类儿童的教育中,老师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孩子就像成长的小树苗,要靠慢慢的扶持,悉心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班主任尤其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决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和对待。”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费俊峰分析说,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的心理动因,常是希望通过特别的行为博得别人的关注,“当好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和满足时,就可能以问题行为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应该联动起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江苏省邗江中学报送的剧目《娜时花开》。

关键词:“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

【案例回放】小娜是个很努力的女孩,但由于家境贫困,再加上学习成绩差,她逐渐陷入失落和自卑中。同学们的嘲笑讥讽、学生会的面试失败,宿舍关系的恶化,一连串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这是江苏省邗江中学报送的剧目《娜时花开》中的故事。

这样的孩子常被称为“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似乎命运总与他过不去,自卑情结深深缠绕着他。家长看着着急,却不知如何应对。

邗江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飞飞老师支招说,从孩子自身来看,应积极做情绪上、认知上的调整,“别人的一个眼神,同样的一件事,在自卑的孩子和乐观的孩子眼中有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情绪体验。”朱飞飞说,“其次,要勇敢地敞开心扉,主动融入到集体中。你觉得别人孤立你,你给别人机会了解你了吗?”

朱飞飞表示,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对这类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教育。当孩子有乐观积极的表现的时候,要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强化他的积极表现。同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和交流,在家庭里营造民主的氛围,给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孩子的问题,从根源来说,常出现在家庭上。在心理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自卑的孩子,家长经常很强势。家长应该发现和承认自己在同孩子交流时的问题,和孩子一同慢慢地去改变,而非单纯归咎于孩子。”

江苏省苏州中学学生表演的剧目《一封情书》。

关键词:早恋是只“青苹果”

【案例回放】处在“花季雨季”年龄的何小邪最近有些魂不守舍,她收到了一封本不属于自己的情书,不知情的她的少女情怀被激发了,陷入了胡思乱想。这是江苏省苏州中学选送的剧目《一封情书》中的一幕。

青春期来临,孩子们逐渐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平淡的内心产生了朦胧的情愫。那么,问题来了。

“你们还这么小,懂什么”“要以学习为重”这是有些家长对待孩子异性交往的态度,更有甚者,采取调班、调校的方式,将孩子们物理隔离开来。

有一段时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杨丽君副教授常在等公交车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要坐的车子一班班过去了,但他俩却不急于上车,而是不时牵手,愉快的聊天。“我就想和他多呆一会。不过,在学校里,同学常常说闲话,让我们很苦恼。”小女孩说。

早恋,的确是一只困扰着青少年成长的“青苹果”。

“进入青春期,渴望同异性交往,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过程,早恋也不是洪水猛兽。”杨丽君说,“学校不能强制、粗暴的予以干涉,而应多创造一些异性交往的机会,给孩子们正常交往的空间。有时,强迫、压抑,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杨丽君认为,在亲子交往中,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吃穿用度和学习成绩较为关注,而对孩子的心理世界缺乏了解和沟通,孩子异性交往方面的情况更是很少过问和交流。“孩子们对异性产生感情是没有错的,家长们不用丑化或是憎恶它,更不应视之为‘洪水猛兽’,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时告诉他们,正确的恋爱观是怎样的,什么是真正的爱。”

南京市东山小学选送的剧目《生日》。

关键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案例回放】“大人啊——你总说,我太小,别管大人的事,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是南京市东山小学表演的剧目《生日》中小演员的一段独白。

这段独白,道出了亲子沟通存在的困境。每个父母都爱孩子,可当自己费尽心血地为孩子的成长铺设道路,大包大揽地时处理很多事务时,有时换来的却是叛逆。我们该怎样来爱孩子?

朱飞飞建议,父母应该多倾听、多理解、多包容孩子,产生共情,才能建立起信任,再建立起一种引导沟通的渠道。“家长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期待设定孩子成长的方式,而常常忽略了什么是孩子想要的,什么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杨丽君分析说,孩子在12岁以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待人处事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有了自己的想法。单纯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行,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学会适度放手,给他们的成长一定的空间。“也许,适度放手,孩子会成长的更好。”

连云港市赣榆区外国语学校同学带来的剧目《我的偶像我作主》。

灌南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剧目《让爱传出去》。

江苏省泗洪中学选送的剧目《你能给我一个拥抱吗?》

海门市育才小学学生表演的剧目《让我为你唱首歌吧》

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师生表演的剧目《美丽无痕》

李经纬、咸小晔、陈宇豪/摄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