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球一操”为引领、“三级联赛”为保障——
“江阴模式”让校园足球活起来
■本报记者 陈宇豪
“看谁进球多”“你传我抢”“球门挂网”“运球夺红旗”……3月20日,在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做着该校教师创编的足球游戏。花园实小是一所建校仅20年的年轻学校,作为江阴市足球体育特色学校,该校构建了足球游戏校本课程,以游戏激发兴趣,创建“一球一操”阳光游戏特色,促进了少儿足球的推广普及。“江阴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足球·啦啦操’进校园活动,许多学校都以足球为传统体育项目,融合现代啦啦操运动,开创了普及与提高并举的校园足球发展新局面。”江阴市教育局局长陈兴初对记者说。
“一校一球一操”,引领校园阳光体育
作为全国“足球之乡”,足球早已成为江阴市中小学校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据统计,该市18万中小学生中,约有15万人参与足球活动。以江阴二中女足、江阴一中男足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队,多次夺得全省以及全国比赛冠军,二中女足还于2007年勇夺世界中学生女足比赛冠军。
2014年,江阴市开始推广中小学“一校一球一操”校园足球模式。所谓“一校一球一操”,就是将传统足球项目和现代啦啦操项目融合在一起,广泛开展足球和啦啦操活动,以此引领校园阳光体育。“这让足球运动的激情之美和啦啦操的活力之美寻求到了结合点,不仅推动了运动的普及,还营造了充满激情的青春文化。”江阴一中校长蒋志远表示。
2014年5月,以“一校一球一操”为特色,江阴市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阳光校园足球联赛,全市77所中小学,101支男、女足球队和76支啦啦操队伍参与其中,参赛运动员共计1742人,掀起了具有江阴特色的校园足球新热潮。按照“分层管理、分层组织”的原则,江阴市探索实践“三级联赛”机制——学校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以足球、啦啦操活动为主的班级比赛;片区组织开展区域内校际足球和啦啦操比赛;市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校足球联赛和啦啦操展示。“生龙活虎踢足球、活力四射跳啦啦,校园足球联赛变得更加青春阳光,更加丰富多彩,让每所学校都能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动起来。”陈兴初说。
完善制度建设,促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江阴市坚持“政府主导、教体联动、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积极发展校园足球,全面推进青少年阳光体育。在校园体育场地、场馆和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环境的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做到了“校校有塑胶跑道操场、校校有形体舞蹈房”,校园阳光体育有了物质上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从今年起,江阴市财政每年将拨付专项经费300万元,用于校园足球的奖励、补贴和联赛活动支出。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还将联合制订下发《江阴市阳光校园足球活动评估细则》和《江阴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考评标准》,对考核优秀的学校给予奖励。
在校园足球专业师资培训方面,2013年和2014年,江阴市两次开展“送培训到基层”活动,先后与中国足协阳光足球办公室和全国啦啦操委员会联系,邀请一批专业讲师和国家级教练来到江阴培训师资,全市5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足球和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200多名体育教师获得了国家初级教练员和裁判员证书。今年3月,该市又举办了由各校分管校长和每校1名体育教师参加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园足球体育课项目培训”,邀请国内外足球专家现场教授先进的足球教学理念和高效的足球教学方法。“2015年,我们计划完成校园足球和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1000人次,派遣1名体育教师赴法国参加足球教练员培训,争取1名外籍足球教练员来江阴执教。”陈兴初告诉记者。
企业赞助校园足球,成就“铿锵玫瑰”
江阴市北国中心小学 黄惠刚 摄
在江阴二中女足17年的发展历史上,队名前面始终冠着“澄星”两个字,作为二中女足常年的赞助企业,澄星实业集团把对校园足球发展的希望转化为背后日积月累的经费支持。
1998年3月,江阴二中成立女子足球队。一年之后,澄星实业集团开始赞助二中女足。从那一年开始,澄星集团每年赞助二中女足20万元,用这笔经费帮助二中女足从初建到全省冠军,再从全国冠军到先后两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江阴二中校长张荣国告诉记者,“学校与澄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为二中女足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十多年来,澄星集团赞助的金额已经超过了200万元。”
2014年5月,在江阴市中小学生阳光校园足球联赛上,澄星集团又与校园足球再次结缘,对比赛进行了冠名赞助。通过这届联赛,该市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共同创建校园足球良好环境的新路。“合力助推校园足球,普及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和重要工作任务。开展校园足球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实现中国足球强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扎实工作,创新实践,努力开创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新局面。”陈兴初说。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