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 正文

徐州少华街小学:沟通交流结友谊 中英携手共发展(图)

作者:孙盈 张红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孙盈 张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中英教育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中英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5月20日,百年名徐州少华街小学迎来了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友好学校交流团的三位教师:艾米莉Emily、汉娜Hana和吉娜Gina。她们在少华街小学进行为期两天的教学交流活动。一走进少华街小学,这里的少先队员代表们就为她们献上了美丽的鲜花,而她们也用热情的拥抱回赠了这些热情洋溢的孩子们。

百年名校 英才辈出

“我认得这个人,他是孔子。”刚一走进少华街小学整洁优美的校园,吉娜老师就看到了校园内的孔子塑像,并拉着同行的两位老师忙着拍照留念。“现在英国有很多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文化在英国是件很流行的事儿。”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少华街小学校长蒋洁向三位老师介绍道,“我们少华街小学是徐州市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建校至今已有108年的历史了。”在学校会议室,远道而来的三位外籍教师听了蒋校长的介绍,欣赏了学校的画册和《少华校友》专刊,又观看了中英双语版的少华街小学宣传片,对少华街小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校友文化、教学管理、特色建设、社团活动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百年少华,少年中华。”少华街小学在其悠久的办学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抓素质促发展,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和杰出人才:国际知名的民族语言学家耿世民教授、闻名于海内外的书法家马世晓、孙方先生,著名画家马波生、朱沛然先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欧阳儒秋、李保田、郑在石等等,都是从少华街小学扬帆起航,逐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谱写出一篇篇属于少华街小学校友的华美乐章。作为“学校乒坛之花”,少华街小学坚持开展乒乓专项运动30多年,先后为国家队和省队输送了孙晋、张勇、许昕、赵岩等优秀乒乓球运动员200余人,学校组织的乒乓特色操还曾代表江苏省在天安门参加了万名儿童风采展示活动。

汉娜老师看了学校宣传片后赞叹道:“从一所小学走出那么多世界冠军和那么多的杰出人才,我十分惊讶。我思考这正是少华街小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持续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的精英人才。”

取长补短 互促共进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外语教学,我看到学生对此反响很好,我回到英国也会给我的学生尝试着用这种形式上课。”艾米莉说道。

在少华街小学赵倩倩老师执教的三年级《unit 7 On the farm》和段雪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unit 7 What’s the matter》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根据“学讲”的要求,本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任务导学单,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总结交流、课后延学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课堂上,两位老师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脉络的梳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新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艾米莉老师在为期两天与少华街小学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她感觉这里的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都是非常棒的,这里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以学生为本,学生也能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都是她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课堂上,我觉得少华街小学的学生们很可爱,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气氛活跃,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效,都能积极思考互动,大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很棒。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更注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词汇的积累及学生创造力的训练,这是我们不同的地方。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交流,的确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两校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汉娜老师总结道。

文化交流 友谊常存

“车马出行,代表着富贵康宁。希望这个汉画像石艺术拓片--车马出行图能让几位老师更多地了解汉文化。”少华街小学校长蒋洁向三位老师介绍,汉画像石是体现徐州汉代文化的一块瑰宝,它通过石刻艺术画面,充分展现出汉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而汉画像石拓片,则是用宣纸覆于汉画像石上,再用水喷洒在纸上,然后用毛刷将纸与石头相贴合,等到纸上的水分挥发到适宜的湿度时,用拓包蘸墨把石头上的物象拓印下来。拓完后,从画像石上揭下来的纸就称之为“汉画像石拓片”。

“这个礼物我们都太喜欢了,这个拓片上的图案不仅寓意很好,而且我还从中学到了那么多的汉文化历史。回到英国,我一定会把这个拓片展示给更多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们,让他们也能看到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艺术。”吉娜老师兴奋地说道,这次来到少华街小学交流,深深被这所学校的文化张力折服,孔子塑像、孙中山铜像、王少华烈士纪念堂遗址、假山喷泉、花鸟鱼池、学校荣誉室,带给我的是极大的震撼。来到徐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见识到了汉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为这里人的热情和礼貌所折服。“走在少华街小学的校园里,这里的每个孩子见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他们的英语口语都很不错,有的孩子还会主动过来和我聊天,这让我感觉十分高兴。今后我会积极争取带更多的师生到徐州来,更要让他们到少华街小学来学习打乒乓球,这里的孩子乒乓水平都太高了!”

少华街小学此次与英国利顿学校缔结友好关系后,双方的学校将就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成长等方面的实践和学术研究进行广泛交流,中英两所学校将立足各自特点和教育条件,两校之间建立互促互利关系,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合作内容,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实现中英学校的共同发展。

艾米莉老师的快乐课堂

汉娜老师的精彩课堂

吉娜老师的互动课堂

吉娜兴高采烈地学打乒乓球

参观校园文化

合影留念

(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