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孙婷)5月14日,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的党员研究生们自发组织走进扬州市春蕾聋儿康复中心,向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传递快乐,也希望借这次活动引起社会对“无声世界”的关注。
聋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孩子都是天生听力障碍,只能从小就借助助听器才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同时由于听力障碍,他们的发音学习就显得尤为困难。康复中心里的孩子们大一点的已经七八岁了,而小一点的才两三岁,这本是应该尽情玩耍、撒娇的年纪,他们却要每天被送来康复中心,学习做最基本的发音和说话。
环境学院的同学们下午三点到达康复中心时,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很是兴奋。老师很是心疼地表示,因为群体特殊性,孩子们与外界接触比较少,但他们是渴望交流的,因此每次有活动时都会很开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他们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同学们与康复中心的小朋友一起绘画心目中的地球,一起拼图,一起唱儿歌,一起折纸,也带去了空矿泉水瓶制作花瓶,向小朋友宣传环保的理念。活动休息期间,记者偶然看见小班的老师正在教小朋友说话,22个月的小朋友听力有问题,表达有障碍,又因为年纪太小不能借助助听器,但是老师耐心地按口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的妈妈在一边看着几乎落泪:“他们学一个字的时间是正常孩子的十倍还多,当初听到他叫我‘妈妈’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正常上课,同学们只好和孩子们不舍挥别。短暂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负责人吴珊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服务群众,长期致力关爱聋儿这一特殊群体。
据悉,下一步他们将联系周边城市残联,组织同学与康复中心的老师一同进行交流学习。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