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磊)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任芳)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广大未成年人课外学习生活,近年来,无锡市教育局和无锡市文明办整合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以及各行各业建立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生校外教育场所等资源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大学堂”,经主动申报和市级评估认定,目前全市共有“行知大学堂”90多家,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今年暑假期间,全市各地各校纷纷组织开展“七彩的夏日”之“走进行知大学堂”暑期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开眼界、长知识、练本领。
7月24日,由无锡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届“走进行知大学堂 体验精彩新课堂”暑期课外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当天,来自全市近20所中小学的40名学生走进无锡市民防科普教育体验馆、大运河数字博物馆、无锡博物院等三个无锡市“行知大学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参观体验活动。
民防科普馆:自救、互救长本领
无锡市民防科普教育体验馆内设序厅、人民防空、核生化知识、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地震体验、消防安全以及民防进社区共8个展区。
同学们随着解说员进入体验馆,在“空袭隧道”内身临其境的体会1937年10月6日侵华日军空袭无锡的全过程,真切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自然灾害体验厅内,同学们观看了360°环幕电影,大家仿佛置身在洪水、雪灾、海啸、泥石流、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心灵受到震撼。
除了观看之外,同学们还亲身体验了龙卷风、地震、防毒等互动项目,学习了防护与自救、互救技能;在交通安全展区,同学们通过驾驶、乘坐各类交通工具,进一步了解了交通规则,明白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时刻警惕这些灾害的发生,要用今天学到的防护、急救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将来一旦发生灾害就能用学到的知识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大运河数字馆:了解我们的母亲河
大运河数字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步入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同学们发现,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 “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大家看到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米市、面市、砖业,还有历代君王到此游览的风貌,在这里都能通过显示屏看到,还能听到场景中人物的对话,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来自东林中学的祁殊同学表示,这个博物馆在他看来更像科普馆,比起传统静态展示的博物馆,自己则更喜欢这个结合了“声、像”的数字博物馆。
无锡博物院:奇妙的科学之旅
在科技与生活展区,同学们第一次系统和深入地了解了人的生命和生理活动的基础知识,并测试了自己身体的平衡指数;在科技与探索展区,同学们又被航天技术、光电技术、能源利用等高端前沿科技激发出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大家纷纷尝试了用聚光照射太阳能板发电、摇动风车发电、在感温布料上观察自己“色彩斑斓”的手掌印……一边做着新奇有趣的模拟实验,一边感受着科技带来的神奇魅力,同学们像海绵一样乐此不疲地吸收着科学知识,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种子埋进了每一个同学的心灵。
下午,同学们又来到无锡博物院科技展馆,开启了一段科学之旅。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以7到8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在科技与太湖展区,同学们亲手操作让“小水滴”开始“旅行”。通过这个互动游戏,“小水滴”从海里蒸发到大气,然后凝聚成雨水降雨最后又流入大海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大量防护、救灾知识,还让同学们领略了“数字大运河”的古今文史风采,探索了科学的奥妙,学到了不少在学校的课堂里接触不到的知识。正如一些参加活动的学生所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行知,难体会。”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