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视点 > 正文

别把红包点名当成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灵丹妙药

作者:于 点 发布时间:2016-03-3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近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发出一张上课的照片,称课上老师用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方式点名,每节课自掏腰包发66元红包,抢红包的同学要输入姓名和学号。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称,这样的点名方式,大家再也不逃课啦。(317 搜狐新闻) 

  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褒扬声也有怀疑声。而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虽然受到学生欢迎,但并不十分可取。 

  用红包点名的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仅仅为了红包而非知识来上课。目前,各个高校均存在学生缺课、逃课情况,用发红包的方法虽然看似可以保证课堂出勤率,但很可能形成学生只是为了领取红包才来上课的局面,师生间的互动也仅限于教师告知学生红包口令的那一刻。抢完红包后,教师又如何保证学生抢完红包后不会逃课? 

  大学逃课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和自己想象中不同而出现心理落差、远离父母老师管教、缺少学习兴趣、受周围同学影响……这些都是导致他们逃课的主要原因。而有的老师从来不点名,有的老师只在考前划重点更是助长了学生逃课的风气。 

  为了应对逃课问题,有的学校在教室课桌上贴上姓名学号,让学生“对号入座”;有的学校则在课前课后分别拍一张教室内的全景照片,按照片查出勤率。美国的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甚至立法,如果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孩子无故逃课15天以上,家长将面临10天的监禁。 

  红包点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笔者认为,固然应对逃课的方法和惩戒模式有千千万,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软硬件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学生应形成为自己而学的心理,挖掘自身兴趣。另外,学校应完善学业考核与制约监督机制,并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课程的实用性与接近性,让学生不再为了“挣学分”而被迫学习。

作者:于点,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2014级文科班新闻学)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