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视点 > 正文

“多校划片”能否化解“择校热”?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现代家长》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实行“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本期“特别关注”栏目,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多校划片”政策能否有效化解“择校热”?

  专家观点

  “多校划片”更需打好一套“组合拳”

  ■郭晓东(教育专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乎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更关乎人心向背和民众福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从治国理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教育部试点推行的城市义务教育“多校划片”招生制度改革,正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要举措。

  立足当下经济社会与教育自身发展,笔者认为,建设教育公平除招生新政外,更需打好发展“组合拳”,精准发力,多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使教育更好地服务生命成长、民生幸福与社会发展:一是突出政策刚性。坚定科教兴国战略,夯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严格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开展教育公平专项督导,建立健全评价、激励、问责机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从法律法规的高度确保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在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普遍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积极出台倾斜政策,花大力气做好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努力做到每所学校办学条件一样好,确保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三是强抓教师之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公平的人才保证。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始终把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放在首位,整体提升队伍素质,加快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培养。统筹区域内教师流动,不断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打破校际藩篱,实施名师跨校兼课、跨校结对等改革,引领教师成长,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与辐射力。四是提升教育质量。健全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抓实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缩小学校差异,着力建峰填谷,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确保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五是改革教育评价。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并逐步树立多元化成才观。加快各类特色学校建设,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优势,满足社会对各类教育的需求。深化办学水平、人才选拔等相关制度改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天资禀赋基础上取得各自应有的、充分的个性化发展。六是加大教育宣传。加强招生新政宣传,不断增强招生工作透明度,确保招生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加强学生身心发展、人才成长规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共识与共同价值追求。最后,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城区义务教育招生试点工作的同时,必须尤其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办学布局调整、校际发展差异等背景下招生工作的调研,更科学地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确保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人生公平的起点,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底色,这对推动人才涌现、活力涌动、智慧涌流,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意义极其重大。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全社会永远的追求。

  家长热议

  “多校划片”为家长“减负”

  ■吴艳丽(学生家长)

  “多校划片”的新政发布后,我身为一名即将小升初的学生的家长,自然更迫切地要了解一番。

  我认为“多校划片”新政无疑是教育界的一股春风,希望借着这股春风,可以让我们家长从“择校”的噩梦中摆脱出来。

  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家长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提供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于是学区房成为了通向名校的“门票”。哪所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设施设备优,就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木而栖”,以致每个家庭压力倍增、身心俱疲。

  如今的“多校划片”政策打破了原有的区域界限,热点学校招生可以覆盖更大区域,给我们家长带来更多的选择性。如果“多校划片”能让我的孩子上个比较满意的学校,我当然不会舍近求远去贷款买高价的学区房,家长的“负担”也轻得多。同时,我更希望通过“划片”实现“资源流动”和“短板补给”,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如果每所学校都是水平相当的好学校,那我们家长还去凑择校的热闹干吗?我相信,等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那天,就是“择校热”迎风而散之时!

  当然,关注“多校划片”,我们更关注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愿这一新政能真正使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家长都产生幸福的“获得感”!

  不妨让“多校划片”“破墙而入”

  ■王关生(学生家长)

  “择校”,已是习以为常的概念,殊不知,我们忽略了其中隐藏的“择生”问题。如果说大学是用考试在高调“择生”,那么小学、中学则是以“择校”的方式“隐蔽”择生。看似家长在主动“择校”,事实上也是学校在被动“择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基本一致,生源质量便成为左右学校强弱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引导或是干预这种“择生”,任其自然发展下去,那么学校之间,特别是城、郊学校的差异将会长期存在。如今提出“多校划片”,是重新“洗牌”的积极尝试,联系近期讨论得沸沸扬扬的“街区制”,“多校划片”好比是拆除热点学校学区的围墙,它的脚步既然不能阻止,不妨敞开大门笑脸相迎。

  新的划片规则更复杂,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多,作为家长,且不论身处热点学区内还是热点学区外,是准备“拼房改命”还是“原地待命”,他们更关切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能真正享受新政的礼遇,名额的分配中会不会暗藏猫腻、滋生腐败?希望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维护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家长的利益,学校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做到规则公正、程序规范、派位透明、结果公开。

    教师评论

  也谈“多校划片”

  ■丁海燕(教师)

  出于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敏感,笔者对“多校划片”招生新政开展了较广泛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除了关注新政试点时间、地点外,热议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优质师资”和“教学质量”上。家长普遍认为,当前学区房房价不跌,择校热潮难退。要想推进并实行“多校划片”,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城乡、学区、学区内学校之间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差距,解决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问题,使孩子在任何一所学校都能享受优质平等的教育。一句话,如果家门口就有一所令人满意的学校,那么根本无需择校。

  其实,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个方面。要想孩子得到全面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在此,我想对家长朋友提三点建议:一是正确把握当前教育形势。国家在义务教育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省早就出台的“六个一样好”的办学要求、率先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都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域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正全面达到现代化标准,分化极大缩小。在师资力量上,各地都加大了校际交流,强校扶持弱校、结对发展、名师支教、教师培训及各类赛课研讨等活动,极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二是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应根据孩子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尊重孩子意愿,使孩子不断取得“获得感”与“成功感”,激励与赏识,才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三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高度关注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及时发现孩子的潜能,在关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等,积极引导孩子多元化优势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