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教育投入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要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一方面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继续提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鼓励设区市以下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教育,防止教育投入“省进县退”。
其次,要努力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进一步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多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创新教育投融资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鼓励学校将闲置不用或利用率不高的校区进行置换,置换所得主要用于学校事业发展,鼓励学校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建立校区共享共用机制,提高使用绩效。
二、着力完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江苏教育经过前期的发展,积累了很多优质资源,但同时也产生了可能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注重协调、注重均衡、注重问题的解决。要积极引导学校主要负责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以内部控制为抓手,理顺校内各种关系和经济活动,在规范基础上谋发展。同时,要加强省级统筹,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作者系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