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鲁迅先生笔下“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角树,光滑的石井栏”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小学生陌生的风景,而这一“风景”却在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学校的科学实践基地里重现,让该校千余名学生兴奋不已。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校园里的空地进行整体规划,专门留出一块4000平方米的空地做科学实践基地。”高塘学校办公室主任吴用明介绍说,学校把菜地分成好几块,全校每个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大的有半亩多地、小的也有二三分大。
每天早上、中午或者放学后,学生们便奔向自己的“开心农场”浇水除草,料理自己的“菜园”。有些班级在地里种植辣椒、土豆、青菜、葱蒜等,有些班级则刻意留白,让“责任田”里长满蒲公英、野菊花等野生植物,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各类野生植物的外形、生长变化过程及药用价值。
同时,学校还特意聘请了果蔬基地几位经验丰富的农技师作为基地的技术指导员,不仅向学生讲述一些基本的农耕知识,还现场指导学生锄地、播种。一位教师说,平时学生可以在菜园里观察凤仙花、油菜花这些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这可比书本上要鲜活得多。
据悉,像高塘学校一样,宁波许多中小学都充分挖掘校园资源,纷纷开辟特色各异的“校园菜园”。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小菜园有100多平方米,建在学校的楼顶上,种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种上了各种绿色蔬菜。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淮河小学、三山学校等9所中小学专门为学生开辟了校园农场,总面积近80亩,农场内种植了蔬菜、果树、茶叶等农作物。鄞州区鄞江镇中心小学校长朱益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菜园叫“仰正农科院”,900平方米的菜园里种着绣球花、月季花、海芋、朱顶红等各类花卉五六十种近300余株。
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学生实践活动非常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种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