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靖江:国旗下讲话给师生传递“正能量”

作者:唐尧 黄继鑫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 唐尧 黄继鑫)新学期开始,靖江各中小学校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上,校长们纷纷发表讲话,向老师和同学们表达祝愿,寄予希望。在各校国旗下的讲话中,很多校长不约而同地提出责任、习惯、理想、勤俭、爱心这几个关键词,给全体师生们传递“正能量”。

责任

“责任”这个词在多所学校的校长讲话中被提到。第三中学校长朱俊在讲话中要求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说,一名优秀人才必须具备四种品质: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学习和工作有进取精神,对他人有竞争更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己有否定和超越的态度,这四种品质的核心就是责任感。对学生来说,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是对自己的责任,遵守校纪校规、遵守社会公德就是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是对家庭的责任,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关心集体就是对班级的责任。

刘国钧中学校长李仁伟则希望同学们要以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责任感,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努力修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习惯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很多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一点。第一中学校长张志坚作了题为《风正一帆悬》的讲话,要求师生树立良好的风气,特别生强调,风气是一种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风气,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一中人。从唱响国歌、听好课、做好操、扫好地开始,从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不随意插队、不损坏公物、不抄袭作业、不浪费粮食开始,从见到师长彬彬有礼、看到同学主动问候开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成为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滨江学校校长赵光礼在讲话中要求学生要注意从生活小节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习惯。他说,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努力养成读好书、写好字、上好课、做好操、扫好地、唱好歌的好习惯。

靖城中学校长蔡剑提到“细节决定成败”,他说,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如果长时间忽略,就会积淀成习惯,甚至是一些不好的习惯。同样,学习中也有许多细节,如果经常地疏忽,就会造成大的漏洞。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抓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

理想

实验学校校长陈兰彬在讲话中引用爱迪生说过的“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这句话,希望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看准目标勇往直前,奋力出击。

“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第三中学校长朱俊在谈到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时引用了这句话。他希望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如果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每天庸庸碌碌,停止进步,那未来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这样一定能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

勤俭

“勤俭节约”是一股正能量,不仅在社会上,也在学校中传递着。东兴初中、越江小学等多所学校都开展了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越江小学国旗下的讲话就是以这个为主题,要求学生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周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板壁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活动,各个班级通过召开班会课、观看节俭教育片、举办演讲比赛、制作节俭名言警句卡片等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活动,提倡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

东兴初中提出“勤俭节约是一种责任”,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同学们呼吁,其实,勤俭节约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只需要懂得一些常识和拥有抵制自私享乐的克制。减少一次享乐和快乐逍遥,就能为社会增加一份财富,而自己的品德也会得到一次升华。

爱心

拥有爱心,也是各校在新学期之初向师生提出的关键词之一。外国语学校校长叶啸天在题为《做有品位的外国语人》讲话中希望大家做有品位的师生,他说,有品位的老师,胸怀理想,富于爱心;有品位的学生,善良宽容,他们有爱心和同情心,有责任感和尊严感。

城东小学校长朱俊杰要求同学们要与爱心同行。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呼吁,“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帮助我们的人;以一颗奉献的心,关爱身边的人;以一颗大爱的心,服务更多的人。”

越江小学校长李国庆希望师生们开展献爱心活动,他说,学校有100多名外来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到靖江打工,他们的条件相对比较困难,大家要用勤俭节约下来的爱心款,以及拿出一部分过年和平时的零花钱,捐献出来,人人献出一点爱,一起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学校、同学的温暖。

(靖江市教育局)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