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供图
背临西楚大地,坐拥马陵之颠,在素有“旅游城市”之称的宿迁绽放着一朵教育奇葩——宿豫张家港实小。它位于宿迁市运河东畔,马陵之麓,是宿迁市宿豫区和张家港市于2007年联手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公办实验小学。是在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第二中小学基础上改建而成,学校占地50亩,现有57个教学班,2800多名在校生,145名教职工,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教师2人,市级学科领军人物1人,区级名校长1人,区级名教师25人,全校累计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教师等65人。
学校自改制以来,始终遵循“乐”字校训,本着“构建幸福课堂,打造幸福校园”的办学思路,秉承“享受教育,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以“成就教师幸福人生,守护孩子快乐童年”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狠抓内涵建设,打造教育品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品位快速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幸福教育的道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让幸福伴随生命的成长,成为生命的底色,照亮师生幸福的一生。”这是凌朝阳校长提出的理念。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正是以这样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且行且思,一路幸福,一路收获。
一、以师为本,打造幸福师团
学校提出教师“四要四也要”的职业理念:“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要发展也要幸福”,不断致力于“追寻教师职业幸福,呵护教师职业生命”。
1.组建“幸福师团”,体验职业幸福。
为了丰富教师课余生活,尊重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篮球队、网乒队、太极队、瑜伽队、健身舞队、合唱队、吟诵队、翰墨队、“巧手制作队”等九个“幸福师团”,让教师在工作之余体验职业幸福。
2.“例会制度”改革,感受身边的幸福。
为了让教师感受身边的幸福,我们改革了“例会制度”,采用了典型引路——发挥文明班级的典型引领作用;心灵之旅——用心安排了经典视频,教干说事——齐心协力谋发展。所有工作的布置由各部门负责人宣读和下达,任务清晰,措施详实,责任明确,简洁明了。
3.情以感人,唤醒心底幸福。
学校把制度作为刚性管理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把情感作为柔性管理来凝聚教师的心灵。在宿豫张家港实小,教师处处可以感受到家一样的归属感。在这里,你可以畅游书海,放牧心灵;可以坐在茶座前,细细品味生活;学校的“早餐温馨工程”,为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早点;学校的生日祝福,为教师送上一束娇艳欲滴的鲜花,一个精美的蛋糕。家一样的幸福感时时萦绕在每个老师左右。
4.美化办公环境美化,共享团队幸福。
学校大胆创新,注重发挥集体功能,以团队来评价个人表现,特地举办了“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阳光办公室评比活动;为了彰显校园细节的魅力,我们着力打造厕所文化,用细节成就生活的幸福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团队氛围。
二、以生为本,培养幸福学生
学校在跨越式发展中,在不断地教育探索实践中,要始终以生为本,坚持构建以幸福校园文化为主体、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为双翼的“一体两翼”教育模式。
1.让特色成就学生——成就每一个
“艺术涵养心性,科技放飞梦想”,学校紧紧抓住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品牌,相继组建一系列丰富有趣的社团:科技、陶艺、石头画、京剧、乒乓球、网球、扬琴、琵琶、古筝、国画、舞蹈、合唱、书法等20多项培训课程,让孩子们各取所需,各展所能,特色教育成果斐然。学校的石头娃艺术学院的学生先后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多名学生荣获大奖。科技方面,8名学生先后荣获江苏省小发明家称号,承办省级大型科技比赛,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科技大赛中,屡获殊荣。
2.让物态文化走向学生——关注每一个
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上,学校始终坚持科学规划,赋予前瞻,合理布局,意蕴独特原则,充分利用精致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雅的画廊等,营造氛围,触动情愫,怡情励志。学校努力创建一个人文和景观和谐统一的校园,致力把校园打造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株草木都含情,让每一个角落都传神”同时用好文化载体,办好校园(放飞在线、心耕)刊物,做好班级文化,拓展学校“幸福教育”文化时空。
3.让精神文化润泽学生——激活每一个
依托西楚文化的丰厚底蕴,学校把“融水之灵动,铸石之坚韧”确定为学校精神文化。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我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设计了集智慧与趣味于一体的石头娃卡通形象。培养孩子们像石头般坚韧、磊落等美好的品质。 同时积极挖掘学校的地域特色和校本资源,确定了依托团省委重点课题《西楚文化少年研究院的实践研究》,开展了“西楚娃在行动”系列活动,传承了西楚的“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精神。学校不断完善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展现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通过校训、校歌、学校精神、育人理念宣传牌等物质载体呈现学校的精神文化,让校园处处弥漫着情趣之美、诗性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
4.让校园活动走向学生——精彩每一个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回忆。一是成立“石头娃自治会”.二是评选“五好石头娃”。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即每月一个教育主题,每周一个活动。四有规范中队文化建设。我们本着“统一+个性”的原则强化中队文化建设,要求中队做到“八有”,即有花香、有心语、有班风、有班训、有班诗、有每周一诗、有每日格言、有图书柜。班级还大胆创新,设计了“我的成长树”“今天我最亮”“小鱼争上游”等激励措施。五是开展五大文化节。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体节五大节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方展示自我的平台。六是开辟笑脸墙。学校准备了一面笑脸墙、人人一块展示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让校园充满了竞争、进取、充满了自信、阳光。
三、以课为本,构建幸福课堂
学校积极构建幸福课堂,即探索教师教的简单、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幸福的方式和流程,并通过“12345”模式打造幸福课堂:即履行一种承诺,实施两大改革(教案改革、集体备课),推进三大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落实四项活动(1、五课研讨 2、同课异构3、一课互上 走课活动4、辩课活动);搭建五大平台方式构建幸福课堂,并通过读书引航、名师引领、科研引擎,提升教师的素养。
四、以本为本,创新幸福课程体系
一所学校最核心的是课程。学校积极立足本土,开发幸福课程,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积极立足本土,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国学教育教材《古风词韵润童心》、科技校本教材《瓶子里的秘密》,美术校本教材《点石成金》、体育校本教材《魅力网球操》、音乐校本教材《古诗新唱》已投入使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学校拟进行以下课程的策划和使用:艺术形体课程《我是学校形象大使》,京剧课程--《我爱戏曲》,书法课程——《童心墨趣》,相信这些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课程结晶,都将是学校最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有力地确保了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几年来,这所年轻的学校步履稳健、气宇轩昂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收获了累累硕果: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小发明家摇篮”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美术教育基地、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数字化学习学校”、 “宿迁市教育装备先进集体”、“宿迁市科研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媒体相继走进学校实地采访报道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特色成果,省内外教育代表团多次到校考察观摩教育特色,教育品牌日益彰显。该校已逐渐成为宿迁市教育系统的一所窗口示范学校,成为西楚大地上一朵盛开的教育奇葩。
伏牛昂首志当远,不用扬鞭自奋蹄,构建 “幸福教育”让宿豫张家港实小获得一种全新的文化脸谱,它既外显为学校的校园文化里,也定格于宿豫张家港实效人的外在表情和内蕴气质里,毕将成为一种引领学校发展蓬勃的文化力量,相信有幸福的地方,才有真正的教育,才可能有教育的奇迹!
(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编辑:王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