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丹阳:三大机制推进师德长效建设进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将师德视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当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丹阳坚持把师德水平作为群众对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标尺,从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上夯实师德建设工作。

一是构建 “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教育局层面,成立了由一把手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会、组宣科、人事科、纪委等有关科室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将师德建设体现在每年教育局工作要点科室计划中,分阶段、全方位推进。在学校层面,在学校目标责任状考核中突出师德建设重点,实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明确校长(园长)在师德建设中的责任,提升园长、园长“亲自抓、经常管”的意识,党支部、工会、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根据各自职能抓落实,逐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构建 “德才兼备”的培养机制。 坚持规范化培养方向,要求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师德管理培训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坚持专业化培养方向,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师德建设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实施德育队伍培养工程,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名师工作室、名师带教、班主任论坛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坚持系统化培养方向,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引导机制,积极开展新教师宣誓仪式和师德培训等活动,并规定师德培训不合格的新教师不得上岗。

三是构建 “内外互动”的考评机制 。建立师德评价制度,每学年结合年度工作考核,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评,向社会各界问卷测评等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专项考核。同时,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的形式进行过程管理,跟踪考核。建立师德监督网络,通过设立“师德监督信箱”、“师德举报(投诉)电话”,向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或调查问卷的形式,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有偿家教、体罚与变相体罚、收受礼物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督与举报;聘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做师德监督员,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力度,建立师德奖惩机制,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培训、聘任及职务评定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以活动为载体,在形式多样上创先,在内容丰富上争优,凸显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以机制为保障,在管理过程上创先,在培养结果上争优,凸显师德建设的长效性;以先进为标杆,在激发活力上创先,在凝聚合力上争优,凸显师德建设的有效性。丹阳将以“三大机制”推进师德长效建设的过程变成了发挥丹阳教育名家精神感召的过程,变成了发挥师德典型示范引领的过程,变成了发挥拔尖人才专业支撑的过程,为逐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