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句容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促教育优质均衡

作者:滕秀平 刘后成 王建明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 滕秀平 刘后成 王建明)受生源波动的影响,句容教师队伍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整体超编、但结构性缺员严重和阶段性缺编,整体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该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句容积极探索师资流动、补充及转岗、退出机制,缓解人员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矛盾,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切实肩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以师资的高位均衡带动学校的发展均衡,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

完善师资学科结构。 2003年起,实行教职员工提前离岗退养,腾出岗位、增加编制,及时补充新型“血液”。每年教师公开招聘,都对岗位名称、学历要求、所学专业要求、专业类别进行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对本地进行调查摸底,根据教师需要情况,准确预测县域急需教师人数及专业的基础上确定的。

优先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 将每年招聘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新教师一律安排到农村任教,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激活教师队伍活力。近四年共有250名新教师通过招聘进入农村教师队伍。新招聘的教师原则上在农村学校服务满两年后方可调动。

强化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开展各类学科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评比展示与观摩活动。与省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多期“教海领航”、“现代班主任论坛”、“同课异构”、“有效教学”等各类研讨活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位平台。建立全方位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抓好“135工程”、“青蓝工程”建设,形成从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省特级教师的阶梯型培养机制。

教师流动以稳定教师队伍为前提。 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一般不超过2届,教师包括骨干教师原则上按照每年不低于15%的比例进行交流,保证人才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维护农村优秀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农村学校句容市级骨干教师以上拔尖人才,原则上需在农村学校服务三年及以上,确保农村学校在周期内拔尖人才比例稳定。

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 建立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支教制度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组织城区特级教师、镇江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共建、“送教下乡”活动。近三年来,共选派110余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名教师定点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名师工作室”等制度,发挥好2个镇江市名师工作室和8个句容市教师工作室作用,培植优秀教师群体,带动全体教师发展。开展首批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活动,5所城区学校分别与5所农村学校结对,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农村学校教师关爱机制。 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或支教。对赴农村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坚持执行上浮一档、二档职务工资的规定,以鼓励教师到农村工作。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以后,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到乡镇集镇以下的完小、村小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150元。职称评审和骨干教师评选向农村倾斜,每年划出总指标的10%左右,专门用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采取部分农村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共有220多名农村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过挂职锻炼。

(句容市教育局)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