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四甲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因为诸多历史原因,原来的老校区教学设备老旧,教学质量也不高。两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校与另一所农村中学国强初中重组新建,校园面貌也焕然一新。“除了校园环境的美化、设施设备的完善外,最令人欣慰的,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校长施飞说,“在最近一次进行的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中,我们学校名列前茅,而原来我们总是排在最后。”
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在海门,像四甲初中这样在几年之内脱胎换骨的学校还有很多。而这一切,得益于海门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从2010年至今,全市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5.6亿元、6.1亿元、8.1亿元,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该市完成了对包场初中、常乐初中的重组改造,对四甲初中、悦来初中的重组新建,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校安工程、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和城乡学校装备建设工程的启动,更是切实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外,还要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活得有尊严。”该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说。据他介绍,经过数年努力,海门目前已完善了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市政府专门建立助学中心,每学年资助200名义务教育学段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并以政府拨款和社会募集方式,每年筹集190多万元经费用于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同时,该市还在全市教职工中开展“168爱生”活动,组织教师与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全市教师与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结对达2300余对。
让每位教师拥有一样的发展平台
打开海门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最让人感兴趣的,是“教育名市”栏目中,对各个教师工作室的介绍。珠心算工作室、儿童诗工作室、机器人名品工作室……这些充满童趣的名字,折射出的是该市教育科研活动的如火如荼。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名校群体、名师团队、名品教育“三名工程”建设,海门市组建了10个名师工作室、9个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充分发挥了高水平教师在教育科研、专业研究等方面的示范作用,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农村教师业务提升的良性机制。与此同时, 该市的教师研修中心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优良平台。中心通过“群体学习式”“骨干带头式”“专家引领式”等多种培训方式着力提升教师教研能力。3年来,全市共有300多人次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今年3月,海门市还成立了新教育培训中心。再加上此前成立的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海门教师有了更完善的专业发展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老师们的经验、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教研水平提升了,我们对教育也更加热爱了。”儿童诗工作室领衔人、平山中心小学副校长杨健说。
让每所学校拥有各自的发展跑道
与四甲初中一样,包场初级中学也是海门市的一所农村学校。近年来,学校的射箭队声名鹊起,小队员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在各级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尤其是在2012年举办的全国射箭重点学校锦标赛中,该校获得了7金5银的好成绩。“射箭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体现了一种勇往直前、精益求精的精神。”该校校长成剑锋说,“我们将这种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传统和特色,让每所学校拥有各自的发展跑道,是海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理念。许新海告诉记者,按照“校际合作,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思路,2013年初,该市以市区优质学校为龙头、所有农村学校为成员,组建了11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赋予其在教师流动、教学交流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实现教育管理的一体化。“如果说教育管理集团是个大花园,各成员学校就是花园里千姿百态的花朵。”许新海说,“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项目推进等方式,我们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大力塑造教育管理集团文化品牌的同时,尊重成员学校的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良好发展态势。
教育办得好不好,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在海门教育人的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越来越少,家长们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多。在包场中学,记者遇到了等孩子放学的吴女士,她说:“咱们农村的孩子,也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我们家长打心眼里放心、高兴!”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