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利用“情绪娃娃”上课
在日前结束的第三届江苏省玩教具展评活动中,徐州市妇儿中心妇联幼儿园两位年轻教师自制的“情绪娃娃”玩教具,从全省300多件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成为此次展评中徐州市唯一获奖的作品。
自己动手拼凑出夸张形象
26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妇联幼儿园,两位获奖的年轻教师张琳、孙喜喜向记者展示了她们的作品:白板上面蒙着一块红色的不织布,上面贴着一个个别具特色、颇为卡通的“情绪娃娃”,或男或女,旁边还配有不同造型的用不织布制作的发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用这些发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可以拼凑成人物不同的夸张形象。”张琳老师告诉记者,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空白头像”,孩子们就可根据所喜欢的人物表情选择相应的发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来构造人物形象。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构造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此时的情绪,从而便于老师更及时、更有效地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在选择人物造型
制作很简单缝有魔术贴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孩子们对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表情的认知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谈到作品的创作初衷,孙喜喜老师说,“泥塑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创作泥塑人物时,常常会对表现泥塑人物的表情情有独钟,于是我们就构思出‘情绪娃娃’。”
在谈到“情绪娃娃”的制作时,两位老师都表示,其实非常简单,所有的制作材料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易获取的不织布、魔术贴、纽扣、松紧带等,“我们把这些色彩鲜艳的不织布剪裁成不同造型的人物五官。另外,为了固定和方便孩子们取放各种造型及五官,我们还在每个不织布造型的后面都用针线缝制了魔术贴。”
刮起制作“情绪娃娃”风
在市妇联幼儿园的小托班,两位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情绪娃娃”,小宝宝们顿时来了兴致,好奇地围了上来,“我要贴笑脸娃娃!”“我也要笑脸的!我现在就很高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为“情绪娃娃”贴五官表情,以表达自己此时的情绪。
两位老师告诉记者,她们还成立了专门的“情绪娃娃”研发小组,正努力发掘更丰富、更夸张、更受幼儿喜爱的表情和神态。“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套‘情绪娃娃’,它不仅在老师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还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