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智梅)一场舞姿优美、音乐动听、节奏鲜明的竹竿舞正在这里上演。当身着黑白两色服装,300多个孩子的队伍在跳动的音符中组成完美的太极图案时,南京市栖霞区36位领导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参观团给了孩子们最热烈的掌声,盛赞这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确实是在“阴雨中看到了真正的阳光。” 这是11月24日下午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精彩一幕。
选择学生喜爱的运动才有生命力
下午,徐州市西朱中学大课间时间,校园里处处是孩子们运动的身影,处处响着欢快的笑声。竹竿舞、铁环、健美操、街舞、篮球、乒乓球、排球、毽子、跳绳10个运动项目同时进行。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在冬日冷风中洋溢, 3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还写满意犹未尽。几个孩子抢着告诉记者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有个男生兴奋说,他在学校学会了锁舞,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都很高兴。
据了解,像西朱中学这样的大课间活动,在开发区每个学校都很普遍。西朱中学校长高发亮介绍说,他们上午的大课间属于规定动作时间,全校师生在教学楼前的篮球场上开展小场地图案化跑操,接着是一套武术操或者广播体操。下午大课间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样子,各种项目同时进行,属于自选动作时间。竹竿舞自2009年引进校园后,因为节奏鲜明、活泼欢快、创新不断,受到全校师生欢迎,2010年600人的竹竿舞表演在市中小学运动会开幕上一露面就赢得满堂喝彩。 其他一些传统项目比如滚铁环、踢毽子、跳绳、乒乓球等也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对课间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身体素质。
近年来,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自身实际,除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规运动项目外,还把学生喜爱的项目一个个引入校园,拉丁舞、街舞、民族舞、现代舞、射击、轮滑、大型武术操、竹杆舞…… 以兴趣“引爆”热情,让孩子们主动积极动起来。
运动让校园更有文化底蕴
徐州市开发区中学毕业生们谈到母校时,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3年阳光跑操,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到那熟悉的跑操音乐就会回忆起曾经的“愉快奔跑”。孩子们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为了夺得跑操流动红旗,班主任老师和体委可没少费劲,为了做到三齐一响(步伐齐、摆臂齐、纵横齐,口号响亮),大家研究了很多种配合音乐踏准节拍的办法,反复修改拟定自己的班级口号。从刚刚入学跑的拖拖拉拉不成体统,到两个月后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口号响亮,班级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从2012年开发区教育局提出打造“2×2”课堂(课内、课外,高效、快乐)以来 ,各校着力打造第二课堂,将课外活动、阳光体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活动育人功能。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运动中,长身高、提精神,开发智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西朱中学体育老师郑邦国老师深有体会地告诉我们,班级竹杆舞真正把学校打造成了团队。在跳杆、打杆的分工中,孩子们明白了“付出了一份爱,能得到全班同学每一个人的爱”;在跳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信任自己的伙伴,才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大型竹竿舞排练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任何一个个体都很重要,只有每一个个体做好了,整体才能出成绩。” 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着身心,也完成了自我教育。
如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很多学校以特色体育运动为依托,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一品”,如开发区中学的“阳光跑操”、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的“中华武术”、西朱中学的“竹杆舞”、大黄山中学的“绳操”等。运动焕发了学校文化色彩,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品质 。
“动起来”给学生带来的收获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学生身体达到了强壮,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力。开发区中学八(2)班学生胡可欣的妈妈说:“自从孩子上初中后,天天阳光跑操,现在体质比从前强的没影了,冬天不会动不动就发烧咳嗽感冒了,家长真省了心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小佟,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基础较差,学习劲头不足,成绩很不理想。学校有了舞蹈活动后,这位同学因为小学曾经练过基本功,加之对舞蹈的热爱,很快从这项运动中脱颖而出。在学校艺术节演出中,在区级、市级各项比赛中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她好好训练基本功,练习民族舞,将来报考舞蹈学院。孩子在舞蹈中找到自信,也找到人生奋斗目标,现在不仅舞跳得好,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老师们明显地感到,运动让孩子们更阳光开朗,上课的精神头比从前足了,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徐州市西朱中学教导处近年来教学数据统计告诉我们:该校体育中考成绩2012—2013连续两年优秀率达100%,文化课考试成绩逐年提升,2012年中考大市排名20名,2013年跃居16名,且全校低分率为零。同时,近年来开发区中学的田径项目、开发区实验学校女足项目、射击项目等都频频在省、市级各类大赛中获奖。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