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宝应力推“65432工程”

作者:尚川 蔡骁 仲伟春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近日,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张亚丽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处处长胡道华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宝应县氾水中心初中,专程看望该校的爱心妈妈们,这是继去年全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宝应召开后,学校接待的又一批贵宾。在“留守儿童之家”温馨小屋,看见孩子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电视、读书看报,有的上网和父母QQ聊天,张亚丽高兴地说:“学校对孩子们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真让人欣慰。”

据统计,宝应全县有留守儿童约1.1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随时面临着生活失管、学习失督、亲情失落的问题。为此,从2008年开始,宝应县教育局着力实施“65432工程”,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品德、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使他们“离亲不缺情,离亲不离教”。

“65432工程”要求教师:一是要做到“六个一”,即每周与结对的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通一次亲情电话或进行视频聊天,每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一次温馨家访,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教方法与艺术指导,每年陪同结对的留守儿童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二是做到“五不五必访”,“五不”即不揭老底、不算旧账、不侮辱人格、不训斥体罚、不犯急躁情绪,“五必访”即留守儿童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好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打架必访;三是坚持“四个一”,即每一回接触都饱含热情,每一次谈话都寄托希望,每一个批评都表示尊重,每一次进步都给予鼓励;四是实行三种教育,即榜样教育、感恩教育和自主管理教育;五是抓好两项保障,即实施“代理家长”制度和建设“乡村少年宫”,由班主任教师和任课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通过“乡村少年宫”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