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丹阳谋划新一年教育发展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积极探索、努力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创建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办学条件更加优越、教育机制更加灵活、教育质量更加高位、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服务更加主动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丹阳市积极谋划新的一年教育发展工作。

一是坚持一条主线——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落实“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精神,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道)、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为抓手,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年度目标和任务。

二是依托三个载体——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区、职业教育实验区、学前教育示范区。 义务教育阶段,要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评估验收的基础上,做好接受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的准备;学前教育阶段,要根据省教育评估院反馈的材料评审意见,努力在“无证幼儿园清理整治、省优质园比例、班额超标、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方面寻求突破。职业教育阶段,要在“加快职教育园建设、创新职教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队伍建设机制、考试招生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突出五个重点:实现“办学条件、人的素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现代化。 从物质层面,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落实“教育布局规划”,大力推进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强化教育装备的使用,不断丰富教育网校功能,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人的层面,实现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深化素质教育,依托“自主德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社团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等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从制度层面,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育人为本、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科学、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目标明确的现代管理机制。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依托本土教育家思想研究、生态教育质量研究以及学校课题研究,彰显教育的深刻性;完善课程体系,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立足课堂教学,推广自然分材、合作教学、生本教学等“活力课堂”教学经验。从考核激励的角度,实现教育评价的现代化。注重对学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继续完善和创新校长目标责任状考核。

四是构建七个机制。 一是内涵提升创新发展机制;二是素质教育推进机制;三是教师和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机制;三是教育质量检测评估机制;四是镇区政府、学校督导评估机制;五是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机制;六是教育投入绩效管理机制;七是工作作风全面改进机制。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的重要路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