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员、保洁员、宿管员提供贴心周到服务,赢得大学生们的尊重——
江苏大学万名学生选后勤服务“明星”
在大学校园,后勤服务人员往往是不被关注的“隐形人”,然而,近日江苏大学展开了一场“我最喜爱的后勤人”网络评选,活动推出一周多时间,就有1万多名大学生参与投票,总票数达到近10万张,平日里不引人关注的值班员、保洁员、宿管员成为了大学生关注的“明星”。记者从投票结果看到,杨平、姚娟、吕瑞琴3位后勤工作者网络人气极高,这些后勤“网络红人”是如何赢得大学生肯定的呢?
宿管妈妈杨平:真的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说起江苏大学五区三幢、四幢男生宿舍的管理员杨平,大学生们都喜欢亲切地叫她“杨妈妈”。
作为宿管员,杨平上的是下午4点到次日早晨8点的晚班,从杨平这儿,学生们得到了像自己父母一样的关怀:放在开水房的水瓶容易丢失,就放在“杨妈妈”的值班室,每次回来时水瓶都是满满的;衣裤破了,“杨妈妈”二话不说就帮忙补好;寒假返校前打个电话,她就会帮忙晒好被褥;月底没钱了,只要说一声,她就主动拿钱……
学生李楠告诉记者:“‘杨妈妈’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宿管阿姨。她做的虽然都是小事,但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大事。”
一次,杨平生病请假,很多学生不了解情况特别着急,直接跑到校领导那儿问“杨妈妈”是不是调走了,弄得杨平哭笑不得。7月是杨平最伤感的时候,每送别一批毕业生,她都不舍地和毕业生们抱在一起流泪。
保洁阿姨姚娟:“微笑多一些,理解也多一点”
“外围保洁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做,冬天太冷,夏天太热。”34岁的姚娟负责江大四区宿舍的外围保洁工作,一做就是3年多。由于长期从事户外保洁,双手长满了老茧,棉纱手套成为姚娟工作的必备装备,一双棉纱手套用不到一个月就磨穿了。虽然很辛苦,姚娟却觉得有一份工作,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做好。
“多点微笑和热情,多点宽容和谅解。”姚娟这么定位她的工作态度。由于工作的部分区域位于学校主干道旁,不管刮风下雨,姚娟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把600多辆自行车排放整齐。看到学生匆匆忙忙地推车上课,她就会细声提醒“骑车慢点”;谁的随身物品忘在自行车上,她总是及时提醒或保管好,等学生来取……
2011年10月,电气学院大二学生张鑫在宿舍楼前不小心摔伤,姚娟看到后立刻和宿管员把他送到了医院。张鑫的家远在吉林,家人无法赶来照料,姚娟放心不下,下班后便买上牛奶、炖上鸡汤送到医院,一个星期就去了4次。
工作至今,姚娟已经收到很多封学生写来的感谢信,好多学生不知道她的名字,都称她为“爱笑的保洁阿姨”。
保洁班老班长吕瑞琴:“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在江苏大学体育馆工作了8年多的老员工吕瑞琴,连续6年被学校评为“后勤集团优秀员工”。吕瑞琴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保洁班长,优秀就意味着做的事情比别人更多,意味着哪里需要帮忙,你就要出现在哪里。”
本来保洁是吕瑞琴的主要工作,但由于体育馆内经常举行毕业典礼、供需洽谈会等大型会议,吕瑞琴便带领自己的保洁班主动承担会议桌椅的搬运工作。“大型会议要搬1000多张椅子,还要铺地毯、清理体育器材,经常忙上两三天,忙得人都快散架。”吕瑞琴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实在太忙了,连续8天没有回家做过一顿饭。
重活儿、脏活儿抢在前,做的事情总是比别人多,为了什么?吕瑞琴说,自己是班长,当一天保洁班的班长,就要把体育馆的卫生和环境搞好,让学生可以更开心更放心地锻炼,“哪里需要帮忙,我就去哪里”。
“后勤服务人员是学校大家庭里不可缺少的成员,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体现出了个人价值。”江苏大学副校长宋庆余说,由学生来选心目中最喜爱的服务“明星”,一方面是因为后勤服务工作,让学生满意是落脚点;另一方面,评选的过程对学生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引导他们关注后勤人员背后的艰辛,学习他们身上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