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张璇老师在给外国孩子上汉语课。
舞狮表演吸引了许多澳大利亚孩子。 (图片转自南京一中)
“在国外学汉语可是件时髦事儿。”23日,南京市一中回国的几位推广汉语的老师们和记者分享了“孔子学堂”在国外创办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据悉,南京一中作为省内首家中学“推汉”基地,已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创办了两个孔子学堂。一中黄侃主任介绍说,目前学校“输送”出去的老师基本都是语文、历史、英语的单科老师,但为了让国外孩子更了解并喜欢中国文化,“推汉”老师们可是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光杆司令”变身“全能超人”
作为南京一中“推汉”项目首位前往澳大利亚办“孔子课堂”的老师,张璇笑称刚到澳大利亚巴拉雷特蒙特克里尔学校时,自己只是个有一间空教室的“光杆司令”。开办“孔子课堂”初期,大到课程的修改设计、招收学生,小到教室里借桌椅黑板、打扫卫生全都是她一个人包办。
由于张老师到达时已经是当地学年的最后一学期,所以刚开始2周招生情况可谓“颗粒无收”。为了吸引更多生源,她将课程改变得更有吸引力,还利用了网络、海报等多种方式宣传,并策划了“开放日”活动,“画脸谱”、“寻宝”、“剪纸”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吸引了300多人到场,就连当地官员都称“这是个影响空前的活动”。
澳洲学生最爱太极和剪纸
“孔子学堂”学什么?剪纸、茶艺、太极拳、刻版画、画脸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老师教不了的。从第二个月起,张老师的“孔子课堂”就陆续接受了30多名学生,这对于只有8万多人口的城市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招生数目。
不仅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是“孔子学堂”的授课时间。张老师平时还要去当地有汉语课程的中学、小学、甚至是博物馆上课。她的学生既有在校学生、又有接受培训的老师,还有一些澳洲老太太呢,而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太极和剪纸。
张老师不仅要在网上下载视频恶补各门课程,还让一中的老师“空运”去了太极拳和武术的光碟。“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的学生里有1/3都是当地日文老师”,张老师告诉记者,澳大利亚对于亚洲文化很重视,每个学校都要求开设亚洲文化课或是语言课。但由于中文难度高、推广晚,所以在当地公立中小学中有六七成开设了日文课,三四成开设了汉语课。
不过随着这几年汉语推广的力度加强,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私立学校基本都设立了汉语课,中国话一下就成了“时髦语”,所以现在不少当地教日文的老师也“调转马头”开始学习中文。
从认识成龙到认识中国
“很难想象英国教材里的中国人还活在七八十年代。”与澳大利亚有所不同,英国对中文的接受力还不是很高。去英国“推汉”的谭海军老师看了09年伦敦召开的一个介绍中国的讲座宣传画册。“那里面介绍中国先进发展的内容不超过30%,多数都是一些中国化工、水质污染的介绍,有些中国农村的照片看上去还是十几年前落后的样子。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在推广汉语的同时,很重要的是要先推广中国的文化,重塑中国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谭老师告诉记者,不少英国孩子对中国都不清楚,只是看了2008年的奥运会才知道,不过一丁点大的孩子倒是知道功夫明星成龙。于是谭老师就决定先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入手,让这些金发碧眼的孩子们从知道成龙、奥运会到认识中国,最后再到学习汉语。
南京地铁也“搬上”英国讲台
由于当地学校中具备开设汉语课基础的学校不超过10个,谭老师在英国埃塞克斯郡“孔子学堂”起步时,就先从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开始。
给学生们讲解中国的文化、展示中国现代化进步的图片,就连南京的地铁和高楼大厦都以图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当时孩子们的嘴巴都张成了“O”字形,连连惊叹道:“原来中国这么厉害呀!”在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就的过程中,孩子们越来越有兴趣,上课时都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也就是在解答学生对中国各种各样的疑惑当中,点滴融入中国的文化。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探索和兴趣,就自然而然会学习汉语。”谭老师说,“如果外国人对中国有很好的印象,即使我们不去国外推广汉语,他们也会自己来中国学习。这就将‘被动学汉语,转换成了‘主动学汉语’。”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