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告别低矮破旧、潮湿闷热的‘蜗居’了。为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而启动的‘农村教师安居工程’,解决了我们镇72户140多名教师住房难问题,这在5年前想都不敢想,如今都成为现实了!”望着漂亮宽敞的教师安居楼,多年来只能住在集体旧宿舍里的安峰小学教师陈福建非常开心地讲述着。“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这几个“一样”,是近年来连云港东海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县教育部门一直把“有学上、上好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上不了学”作为奋斗目标,五年以来,东海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残障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8%;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普职招生比为5: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到30%,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2年。2006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生;每年发放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高学生助学金、中职在校生助学金等费用1300万元;2010年为我县8400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4600多万元,贷款人数及额度均居全省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借读费、寄宿生住宿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全面落实,如今全县无一位学生因贫失学。
近年来,东海县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幼儿园32所、小学66所、初中11所、高中4所。投资2.4亿元相继实施了“六有”、薄弱学校改造、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投资1.85亿元,异地新建县职教中心并创省四星级学校、白塔高级中学创建省四星级学校、安峰高级中学创建省三星级学校;投入8600万元全面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和33所初中、108所小学的“合格学校”建设工程;2009年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计划投入1.5亿元完成首批校舍安全工程。
近年来,东海县先后开展了“教学质量年”、“课堂教学效益年”、“有效教学管理年”、“课程实施发展年”等活动,通过好课展示、送教下乡、优质课评比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成为全县课堂的基本特征。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项综合考评在全市位次不断前移。2010年,初中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中考成绩走出低谷;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达线2400多人,其中文化类1900多人,考取清华、北大7人。初、高中双双获评市“教学先进单位”。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在特色学校创建中先后成立15个学生艺术团,农村少儿舞蹈获国家金奖,“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获市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全县艺术教育获评“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获全国优秀奖。东海县被国家教育学会确定为传统美德教育优秀示范基地。
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轴,在县职教中心设立23个对口专业,水晶雕刻、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水晶雕刻被教育部认定为省特色专业、省级实训基地、省级课改项目实验点。先后与延安科技职业学校、江苏汽车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与昆山嘉联益电子、东海晓云阁、至善坊等企业联合办班,通过南北挂钩、东西联合,拓展办学空间和就业之路,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利用职教、成教网络近五年培训城乡劳动力50万人次。其中退伍军人培训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2009年在全市率先推行2600多名农民参加中等职业种养殖、园艺、水产等涉农专业免费学历教育,实现农民在家创业、学习两不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创建了28个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市级社区教育中心。“课堂开进企业,车间搬进课堂”、“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由老百姓自编的顺口溜已成为东海县“十一五”取得辉煌成就的缩影,也是我县教育系统大踏步前进中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