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这个由来已久、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近日再次走进国人的视线:教育部网站10日公布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试点地区名单,江苏省南通市被列为全国6个试点地区之一。
时间表:
用4年切实让“减负”落地
“外界只知道南通高考很牛。其实,近年来南通的学校已不满足于高考成绩,应试教育中已融入诸多素质教育元素,尤其是初中和小学。”对于南通市入选“减负”试点单位,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感觉很欣然,“南通也非常注重向外界学习,我现在就在厦门参加推动教科研一体化的考察活动,南通教育系统的所有决策者几乎都在这儿。”
据了解,南通的试点“资本”为:开发了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参加活动提供基本规范;全市建立了九大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学程导航·互动生成”等一批区域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发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管理和考试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育考试管理系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系统、中招信息储存系统及毕业生验证系统,确保考试管理的规范性和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市财政设立改革专项资金,补助南通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中考信息管理平台。
“我们计划用四年时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南通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关键词:
中考评价录取“一次变多次”
南通市中小学生“减负”,关键词是中考改革。
改革措施一: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文化科目考试相结合的中考改革模式。在考试内容上,贯彻“依据课标、考查能力、紧扣教材、贴近生活、控制难度”的命题原则;在考试形式上,将一次性评价录取变成综合多次评价后录取,学生初一、初二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改革措施二:探索自主招生、推荐录取、注册入学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比例,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二是改革热点高中录取方式,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面试制,扩大招生学校对推荐生、特长生的选择权。三是试行中等职业学校申请入学、注册录取,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考改革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本中解脱出来。”海门中学校长张炳华说,这两年海门中考命题难度系数在下降,但是对学生知识面的考察并没有降低,比如语文就有不少课外知识的考察。另外作为缓解“择校热”的调节手段之一,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去年海门中学分配到各初中的指标生比例是30%,今年是50%,今后方向是继续增加。”
突破口:
形成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我们将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的突破口,并开展以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课程培训,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转轨。此外,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和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机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课业负担进行全面、常态性监测,并公示结果。”南通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课堂45分钟讲究的是效率。”南通中学校长姚天勇介绍说,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说,需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每个学科、每个年级、每个学校都要学会资源共享,同时,每个老师要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以此来抓住学生的眼球。从学生方面来讲,就四个字——全神贯注,把老师讲的东西完完全全地吃透,并能举一反三。”
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告诉记者,该市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名单公布前就已处于“进行时”,不同年级教学方式和目标均不同,幼儿园里开展兴趣课堂,小学开展活力课堂,初中开展智慧课堂,高中开展高效课堂,职校开展技能课堂。“此外,我们还努力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比如一节课40分钟,教师授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其余25分钟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式讨论、自主式探究或展示性互动。”
“减轻课业负担的另一个方面是有效地控制作业量。我们严格落实教育部要求,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其他年级的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南通市掘港小学校长骆舒洪介绍说,该校很注重倡导学生快乐学习,课本学习之外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通过开展歌咏节、英语节等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的兴趣得到生长。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