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无锡滨湖区的学校像是铆足了劲儿往上生长,而且每一所学校生长的姿态都不一样:
水秀幼儿园积极倡导“儿童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办学理念,他们开展的“小脚印”教育,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多次接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官员和海内外的相关访问者。
胡埭中心小学提出让儿童在经历中成长的理念,“让儿童拥有一百种经历”从口号走向实践。如今,“经历教育”已由面向少数学生的项目建设向全体学生辐射,并将学校教师的发展也融入其中,正在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与品牌。
雪浪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浪花四溅,不断地拍打着师生心灵的堤岸,他们抓住学校异地新建的机遇,在挖掘深厚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敦品育人、睦风兴校”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构思丰富的校园景点和多种专题展览,全面启动文化育人工程,令人耳目一新。
……
不久前,记者来到这美丽的太湖之滨,走访这里的学校,与校长老师们座谈,亲身感受了这里教育蓬勃发展的状态和师生们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氛围,说起学校的发展,特色、个性、内涵,理念、思路、机制……校长们都有说不完的话。滨湖区教育局钱江局长告诉我们,是校本提升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带来了学校自主发展、奋发有为的局面。
一
2007年底,无锡滨湖区以高分通过了江苏省组织的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收获的喜悦并没有阻挡滨湖教育管理者们思考的步伐。他们觉得,苏南率先通过了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并不意味着教育发展就可以松口气,而是应当有新的发展目标和追求。但目标在何方,追求向哪里?他们有点朦朦胧胧。于是,他们走访先进地区,请教专家同行,为新的跨越启动了学习取经的征程,北京、上海、南京、常州……都留下了滨湖人虚心学习的脚步;领导、专家、同行,纷纷来到滨湖的校园,调查、研究、诊断、开方,播种他们智慧的思想。终于,滨湖人找到了答案:启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内涵发展,而抓手就是2009年6月启动的校本提升战略。
校本提升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学校校本提升规划。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并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滨湖区开始组织课题组研制具有本区特色的校本提升规划。校本提升战略设计的思想基于“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旨在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把学校的规划权、发展权还给学校,倡导各校根据自己的校情寻找发展提升的突破点,走适合本校的发展提升之路。为促进校本提升规划的实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时研制出台了年度评估指标,每学年对学校的校本提升规划实施督导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基础性指标、干预性指标、发展性指标三个板块。基础性指标体现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保底要求,干预性指标是对学校办学行为的刚性规范,这两个指标具有法定性和统一性;发展性指标则是由学校依据办学的现状、优势给学校发展确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这是引领学校自主发展、形成学校特色的重点,也是学校编制规划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估督导的重点。
为创造校本提升规划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仅率先转变思想,而且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整合部门与条线的工作,减少无效工作尤其是检查评比对学校工作的干扰;精简会议,规定周一到周四为无会日,而且开会要提前通知,预告内容,让会议更有效;转变督导评估的标准和方式,运用发展性评估评价学校,更多关注过程,关注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化发展;发挥教育行政的组织协调功能,强化对基层的服务和指导。教育局积极倡导并建立了多个政府部门和驻区科研院所、文体场馆参加的大教育委员会,通过这种机制协调社区内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向师生开放,拓展师生素质教育的活动空间。比如教育局主动与江南大学联系,开放江大的资源为师生服务,组织万名师生进江大参访,在5所学校增挂江大附属学校的牌子,主动接受江大的思想文化辐射。还有雪浪中学的环保基地、滨湖中学的人防(民防)基地、江大附中的比特实验室等,都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帮助学校与有关部门主动牵线搭桥的成果。[nextpage]
二
为检验校本提升战略的实施成效,2010年6月,滨湖区组织6个专家组对辖区所属45所学校学年度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参与督查的专家们普遍感到,校本提升战略推进一个学年来,滨湖教育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虽然,这些变化不像一幢大楼的拔地而起或一所校园的落成那样直观触手可及,但它们的的确确发生在师生的心灵深处,同样让人感到实实在在。
校本提升战略升华了滨湖人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当下的中国,教育离不开分数,对分数怎么看,却反映了人们的教育观、办学观。
最近,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拷问分数》一书,就代表了滨湖教育人对分数的看法及做法,折射出他们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策略和智慧。这本记录滨湖区蠡园中学教育改革经验的书籍中,关于分数的“拷问”是这样的:衡量一所学校当然离不开“分数怎么样”,没有分数是万万不能的,这涉及教育的生存问题。当下的教育改革,如果改得学生分数一败涂地,当然不行;但是接着就要问“分数是怎么得来的”,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获得的还是教师满堂灌牺牲学生的身体和休息获得的?同样的分数,获得渠道和成本不同,价值也大不一样;第三,更要关心的是我们的学生和学校除了分数还有什么?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到底如何?这才是当下我们教育改革应当特别关注和努力追求的。在滨湖我们感到,校本提升规划的实施,使他们对分数有了更趋理性的看法,对教育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采访,我们听不到对分数高低的沾沾自喜或津津乐道,从校长们嘴中蹦出的是“自主发展”“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学校品牌”这些关键词,校长们思考和追求的这些关键词似乎已成为滨湖教育的流行语。
校本提升战略提高了校长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长期以来,学校按上级要求运行形成了惯性,所以,当滨湖区把学校的内涵发展权真的还给校长们的时候,他们一时间却找不到抓手了,座谈中不少校长都倾吐了这样的体会。滨湖教育行政部门正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校本提升战略为载体,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提升校长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理想的结果往往得益于科学的程序设计,通过周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滨湖区已经形成校本提升战略实施的基本规范:校情诊断——编制规划——年度实施——目标自控——增值评估——反思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又离不开行政指导、专家引领和群众参与,很多校长们感到,正是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他们治理学校的理念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河埒中学的校长告诉我们,在校长这个岗位上,她是个新手,通过校本提升战略的组织实施,她摸清了校情,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张,并积极推进校本提升的四大工程,学校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很快发生变化,她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校管理的能力,缩短了新手的适应期。
校本提升战略促进了学校的师生参与和民主管理育红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各种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征求老师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在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对学校发展目标和思路进行顶层设计,确定聚焦课程和质量是学校发展的主题。因此,他们整合学校原有的特色项目与资源,将学校传统项目小古文阅读与纸版画统摄在课程与质量这一主题下进行运筹;同时,还到社区和家长中征求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成立了学校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通过开放日、安全日等活动密切与社区的联系,获得了社区和家长们对学校转型发展的积极认可和支持。育红小学的做法也是其他所有学校的做法,滨湖区教育管理者认为,校本提升发展规划和自评指标体系不是校长一个人或者领导班子说了算,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校本提升规划和自评指标必须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才能成为学校的共同发展纲领。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就要求校长和他的团队必须深入征求学校师生的意见,建立共同愿景,将学校发展目标和师生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而且,学校发展目标的实施也需要将责任落实到职能部门和责任人,这种程序设计保证了民主管理特别是师生的积极参与。
校本提升战略促进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说起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不仅那些老校名校多有办法,就是稻香小学这样老的小区配套学校也有自己的新招。他们利用所处的水秀社区是全国知名社区的优势,主动接受辐射,成立了苗苗社区服务公司,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滨湖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本来就有一定基础,现在的校本提升战略加速了学校的发展的个性化进程,在校本规划制订中,留足了学校设计的空间,在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中,通过加大了权重来进行导向,以引导学校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现在,滨湖学校的发展多姿多彩的局面正在出现,梅梁中学的阳光教育、东 土夅 学校的幸福教育、雪浪中心小学的和合教育、蠡园小学的篆刻文化……各具姿态、各领风骚,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当然,钱江局长告诉我们,校本提升战略也只是初步实施,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索和改进。但我们相信,他们确立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内涵发展这一新的发展主题一定会引领滨湖教育迈向新的高度,善于思考敢于开拓的滨湖教育人在江苏教育的新一轮发展中,定会交出令人更加满意的答卷!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