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苏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苏州市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除了在办学经费、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等“硬实力”方面均衡发展外,该市还通过推行教师交流任职的做法,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软实力”方面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加速推进。
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说:“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资源的均衡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因此,苏州市把均衡城乡教师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苏州市自2010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意见》以来,各市、区政府(管委会)全面形成了“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苏州市推行的城乡学校教师轮岗制度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短期交流模式,实现了实际的交流任职。交流任职的教师在一定的任职期结束后,不再属于某一个学校,由县里统一安排工作。
“我现在的身份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教师,而不是某一个特定学校的教师。”刚刚从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调到跨塘实验小学任教的唐家强老师表示,他对自己未来的去向不太清楚,也不关心。“虽然我从市里调到了乡镇工作,但现在城里和乡镇的学校办学条件相差不太。无论在哪工作,都是在为教育战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唐家强老师说。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丁立新说:“像唐老师这样的理解,在园区教师中已经成为共识。我们将综合考虑教师的家庭、交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点,对其进行交流任职。”
苏州工业园区近年来有200多名教师交流到乡镇学校任职任教;太仓市在今年暑期中就选派了近30名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农村任职任教,张家港市建立了骨干教师城乡交流3年服务期制度。
据介绍,苏州市要求城乡教师交流比例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5%,教师参加各级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时,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到2015年,苏州市力争实现城乡各类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和职称水平大致相当的目标。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