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徐州贾汪:坚持优先发展 建设教育强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徐州市贾汪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任务,不断强化政府办教育的主导作用,推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协调和快速发展。

优先发展奏强音

2008年,贾汪区响亮地提出了“科教强区”口号,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硬件达标、软件超标、加快整合、促进均衡”的工作思路,按照“2008年完成85%,2009年完成90%,2010年完善提高,2011年全面达标”的实施步骤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全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近三年来,全区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分别增长13.1%、13.59%、16%;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小学分别增长29.31%、16.67%、31.43%,初中分别增长42.45%、10%、24.36%;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提高33%、33.1%、33.3%。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建设塑胶操场和进行校园环境整治;投入资金248万元建设区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校园网管中心、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及辅助系统及演播设备;配置多媒体教室253个,采购教师笔记本电脑3420台。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为全区500名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贴;以所辖耿集办事处为试点,实施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建设180套总面积达10800平米的教师公租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整合资源促均衡

将中小学规划布局纳入城建总体规划, 以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为手段,紧紧抓住城市建设机遇,加快学校建设步伐。近年来共撤并薄弱中小学校19所,新建了玉龙湾小学和幼儿园、工业园南庄学校等多个项目,中小学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17所幼儿园(含办园点),新建幼儿园6所,取缔不达标的村办、民办幼儿园32所,共建成省优质园16所、市优质园21所。全区3所普通高中均为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其中省四星级高中1所,普高优质教育资源占有率达100%;贾汪中等专业学校为三星级职业学校,目前正在创建四星级职业学校。

校舍安全是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中的重要内容。贾汪区制订了《贾汪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意见》,并通过了六年实施期规划。近年来,按照“先急后缓,先农村再城区”的原则,新建校舍128152平方米,加固校舍325025平方米。2011年实施东部偏远乡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6个,占全区项目的一半以上。

该区还组织18所中小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建立了城乡学校间联动机制,在师资、设备、资金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和扶持,区域内校际之间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基本均衡。

提升质量强内涵

贾汪区围绕“规范办学,减负增效”的目标,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区推广“导学案”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初步形成了具有贾汪特色的教学改革推进策略和实践范式。各校全部按规定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所有学校均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2010年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健康合格率95%,其中优秀率13%。

全面启动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全力打造贾汪区特色教育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专题活动等有效形式。几年来,全区建成省市级现代化示范初中、实验小学、和谐校园、德育先进学校、绿色学校、模范学校50余所,区级以上书法、科普等特色学校40余所。共有800多人次在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写作等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近2000人次获省级奖励。

建设队伍强师资

贾汪区大力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平均每年组织出国培训10余人次,省、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培训400余人次。2010年利用暑期组织区级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约600人,对全区355名幼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组织网络培训380余人;2011年上半年,推荐3位教师出国培训,组织464人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培训,申报市级名优教师10名,7人入选。

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招聘引进力度。根据学科需求,2008、2009年录用新教师81人,2009年从徐高师引进45名顶岗实习教师,2011年招聘研究生学历高中和中专教师23人。目前,全区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8—2010年分别为54.9%、61%、69%;中小学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86.5%;初中高一级学历比例达78.8%;高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5.7%;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达50.6%。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