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11月4日,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一行来到这里视察。“乒乓操”表演、“乒乓歌” 演唱、乒乓球比赛,充满活力的校园景象一下子把领导们吸引住了,胡金波大为赞赏,并兴致勃勃地在学生的乒乓球拍上签名留念。
这样的学校,在如皋已成常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是如皋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在2010年成功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后,该市又成为“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最近还被确定为“省首批区域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先行试点地区”。
“决不让一所学校掉队”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要把教育放到“优先”的位置,这是前提。在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看来,教育是经济转型的支撑、社会进步的引擎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
近年来,如皋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增加教育投入:2010年,全口径教育经费投入12.16亿,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增幅达40%;2011年,全口径教育经费投入13.3亿。2010-2012年,该市计划新建义务教育重点工程64个,其中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等一批义务教育重点工程已投入使用。
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该市又把优质均衡发展向学前教育延伸。从今年开始,如皋市、镇(区、园)两级人民政府分别按每生每年100元的标准拨付幼儿园公用经费,并逐步过渡到与小学阶段同等水平。“幼儿园达标工程”被列入2011年如皋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25所,并投入1000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以奖代补”。
面对如皋教育这些年的变化,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海清感触很深:“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要统一标准、加大投入,不让一所学校掉队。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力地夯实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基。”
“在家门口也能上到名校,蛮满足的”
今年7月31日,如皋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工作在城区5所学校同时举行。在该市纪委、教育局有关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的现场监督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643名专任教师参加交流,468名教师走上新的工作单位。
教师的优质均衡决定着教育的优质均衡。近年来,如皋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师、校长的交流沟通。两年来,全市共选派城区199名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2010年,全市交流教师391人、中小学管理干部46人。2011年,该市再次加大了教师均衡配置的力度,全市近900名教师交流使用,同时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施教区调整,为广大百姓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皋市安定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现在学校条件差不多,教师也差不多,孩子不用跑那么远到市中心上学了,在家门口也能上到名校,我们蛮满足的。
让学校散发个性的光芒
在教育内涵发展方面,近年来如皋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为突破口,让学校教育散发出个性的光芒,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途径。
优质均衡不是整齐发展,而是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如皋教育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印发《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分层次、分阶段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一大批学校的特色发展正基于传统、实践、创新以及学生的需要,不断生长出来。如师附小的“小公民”教育、袁桥镇何庄小学的“乒乓文化”、白蒲镇白蒲小学的“书香文化”……近两年,如皋建成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8所,南通市特色学校23所。
从硬件均衡到软件均衡,再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在科学决策和扎实推进中,如皋教育一路走来,实现了公平与质量、均衡与优质的紧密结合,赢得了社会的满意和支持。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