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姜堰市人民政府出台《姜堰市推进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2012-2013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现“优质均衡先导区、城乡一体融合区、素质教育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区、人民满意认可区”的创建总体目标,多措并举,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尽力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现“人人享有良好教育”,全面建设教育名市。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区域地理环境、功能定位、人口分布等因素,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切实保障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据了解,2012年,该市将撤并新桥小学、娄庄中学洪林校区以及俞垛学校初中部、兴泰学校初中部,并将三水学校初中部并入二附中、小学部设为市实验小学三水校区,将沈高初中、沈高中心小学合并组建为九年一贯制沈高学校。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力争3年内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加固工程任务,与此同时,着力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环境整治、教学用房和运动场地改造以及相关配套工程,力争2003年前全面实现“田径场地塑胶化”的目标。
三是建立健全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 按照“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弱校,城校带乡校”的思路,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组建推动区域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内“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师资配置、统一考核奖惩。”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8月底前,该市将建成“四大教育集团”,同时根据农村学校发展情况,筛选部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
四是推进校际师资均衡配置。 《意见》中明确提出,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50周岁以下的男教师、45周岁以下的女教师都必须参与交流,每年安排15%以上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参与城乡或校际流动。教师交流主要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实行集团内各成员校双向团队式交流,确保各成员校的每个年级、每门学科至少有一名骨干教师。该市还将推行校长交流制度、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和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制度,逐步实现校际师资配置均衡化。
五是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入学,适度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逐步扩大指标生定向分配比例,切实稳定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六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发开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对学生、教师的科学评价机制,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90%以上,学业合格率95%以上、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0%以上。
(姜堰市大伦中心小学)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