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到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回民中心小学的时候,天刚放晴。透过校园铁艺围墙,一大片新建的塑胶运动场非常鲜亮。铁红色的环形跑道,映衬着碧绿色人造草坪足球场。这里是地道的苏中农村,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很快,记者看到了一位中年体育教师领着一班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塑胶运动场上开始上体育课。哨声一响,刚刚还在为下雨发愁的孩子们迅速列队,兴高采烈。
老师名叫杨学文,在这所普通的小学从事体育教学长达28年。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的“路”并不好走,自己先后经历过泥土操场、煤渣操场,“那时上课,晴天灰多、雨后泥土、煤渣粘鞋,上体育课孩子、老师都感觉苦,特别不方便。”
看着操场上显眼的白线,杨老师感慨颇多:“你别看这几条线好像没什么,原来每到体育赛事,几个老师要花半天时间一起用石灰粉划线,如果线划好了,遇到下雨,还要重来。”说完,他跺跺地面,又用脚蹭了蹭白线,指着不远处蹦蹦跳跳的学生:“你看,这个多好,估计一两年也磨不掉,刚下过雨路很快就干了,孩子们跑的多欢。”
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路宝健尤其活跃,他是校内的“体育明星”,很喜欢短跑。对他来说,那个不大的环形跑道就是课后娱乐的全部,承载了自己的运动梦想,“我曾经参加全市中小学田径比赛,获得200米、400米短跑前三名。当时在市里比赛的时候,就特别羡慕城里学校有塑胶运动场,没想到今年我们学校也有了,在上面跑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今年初,该校按照高邮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了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由上级投入200多万元,为该校新建了1片200米环形跑道全覆盖式塑胶运动场、2片塑胶篮球场、2片塑胶排球场。在操场的一角,记者还看到了新建的塑胶蹴球场地和陀螺场地,作为一所回民学生居多的学校,这是其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校长李伟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菱塘回民实验小学初创于1913年,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民族特色很浓,学校有20个精品社团和20个普通社团,学生参与面达到100%,现在学校新建了塑胶场地后,每天的体艺大课间活动有了保障,学生们都很高兴,“希望政府以后对农村小学的支持都这么实在”。
今年4月份,江苏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与高邮市等8个试点县(市、区)政府签订工程责任书,正式启动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试点,要求160所省试点校今年9月底完成的塑胶化运动场地建设。菱塘回民中心小学即是高邮实施塑胶化运动场建设的26所定点农村学校之一,建成后将达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片塑胶运动场。为此,高邮市政府划拨了2000万元专项启动资金,该市教育部门也将在2012年教育附加中调剂800万元投入塑胶化工程建设中,让喜欢运动的“路宝健”们都有“一条好路”锻炼。
孩子们在新建的塑胶操场上上体育课
高邮市教育局供图
编辑: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