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南京公办园全面停招小托班亲子班

作者:黄 艳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教育局上星期发通知到幼儿园,下学期取消所有小托班。”这是一位网友发在西祠讨论版上的消息。《现代快报》记者5日向教育部门询问得到证实,南京公办园今年确实停招小托班和亲子班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班入学儿童持续增长,今年达到5万多人。公办园停办托班至少新增上千个小班“学位”,同时南京今年将新建、改扩建59所按省优质园标准建设的幼儿园。所以人数虽多,家长也没必要担心孩子的入园问题。

现状

今年要入园的宝宝将超5万

南京2011年比2010年多了7000名幼儿上小班,而今年又比去年略多一些。有关人士说,南京市今年小班入园适龄儿童预计超过5万人,但增幅不像去年那么大。以玄武区为例,2010年小班入园幼儿的数量是2000多人,去年升到3000多人,今年比去年又有增加,不过只增几百人,还是3000多人。

有关人士分析,今年还有一部分“奥运宝宝”入园,人数多很正常,而且接下来的几年入园人数也没有减少的趋势,这些孩子的入园问题日益凸显。

举措

公办园一律停招小托、亲子班

为满足当前幼儿教育3-6岁入园儿童的增长需要,南京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今年公办幼儿园一律不得举办托班和亲子班。

“因为之前区里就多次说过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我们今年小托班招生一直在等消息。现在是明确不让招了。”一所教育系统办的公办园园长说。

南京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因为此前一直都说了这种可能性,所以绝大多数公办幼儿园都还没有启动托班和亲子班的招生。而且很多原来准备办小托班的教办园,现在已经做了停招的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公办园的小托班持续减少,去年南京还在办小托班和亲子班的公办园大约有二三十家,把其中可以改造的小托班教室改造成小班,至少可以新增上千个小班“学位”。

此外,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南京今年新建和改扩建59所达到省优建设标准的幼儿园。预计今年省优质园在全市500多所幼儿园中可以占到 63%。

影响

集体园将享相关补贴,单位园还需沟通

公办园的组成很复杂,除教办园还有集体园和单位办园。

“集体园本来办学经费就比较困难,所以教育部门不仅会出资金帮教办园把托班教室改建成小班教室,集体园也一样享受补助。”有关人士坦言,单位办园可能是几类公办园中停办托班需要更多沟通和协商的幼儿园。“我们会找单位办园的主管单位沟通。希望他们能理解支持,并且严格执行今年南京市的统一要求。”

“集体园如果停招托班,区里就给幼儿园停办托班造成的保教费差额补助。现在小班的保教费是720元一个月,托班是750元,一个学生一个月相差30元钱,一个托班算下来一年差8000多,我们按一万元一个班补给幼儿园。”建邺区教育局托幼办负责人陈天红说,今年对停办托班的集体园,一所幼儿园还将得到奖励3万-5万元。陈天红说,目前区内6所集体园有5所都可以把托班教室改成小班,只有一所因为原面积太小不能改。这样按一所增加一个小班计算,可以多招150名幼儿进小班。

名园停招小托班后,“占坑班”随之消失

“我们以前一直招小托班,有4个班,而且收费非常低。”南京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说,因为是承担江苏省级0-3岁课题研究的幼儿园,鼓楼幼儿园以前一直招小托班,而且收费一直较低,为630元一个月。但现在教育部门要求统一停办小托班,鼓楼幼儿园也会按规定执行。“我们可以空出来四个房间,但因为这四个房间面积都小,不能单独成为小班教室,所以会把其中两个相邻的打通成为一个小班教室,可以增加一个小班,多招30名小班小朋友。”崔利玲说,因为另外两间原来的托班教室实在不符合改建小班教室的条件,所以未来可能作为阅读室、发现室等功能教室。

“我家小孩当时上小托班,就是为了‘占坑’。”一位中班男孩的妈妈说,当年为了进一所公办幼儿园,她先给孩子报名参加一周两三次的亲子班,又在小托班上了一年,费用高出正常小班很多,但为了取得小班入园名额,她也不得不上。“因为孩子太小,老生病,所以也就在托班挂了个名,常常不去上学。”

有关人士表示,个别公办幼儿园以前存在的“占坑班”现象,将随着小托班、亲子班的停办消失。

反应

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心孩子没人带

“我报的幼儿园一定要先上小托班,我不想上也不行。现在取消最好了,可以明年上小班了。”一位家长非常开心地在网上表示。但也有家长担心,托班会不会换成亲子班继续招生,并且收更多费用。不过,此次政策对公办园办亲子班也不再允许。

不过,也有些家长有实际困难。一位全职妈妈说,原指望明年让孩子上托班,自己就可以出去工作了,这样可能要再带一年孩子。

想上托班、亲子班的孩子还有去处吗?有关人士介绍,民办园的托班、亲子班不在停办之列。南京市今后由人口计生委负责0-3岁儿童教养工作的管理。今后幼儿也可以在社区和相关机构接受相关教育。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