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创新,为校园倍添活力

作者:高群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创新,为校园倍添活力

——无锡教育改革纪事

作为今年无锡教育改革推进的重大命题之一,切实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学生减负的“新中考”不久前落下帷幕。考试时间从三天缩短为两天,考试科目从七门减为四门,减轻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负担,伴随着分配生等中招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两年来的中考中招改革为无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无锡教育“新”字当头,对教育发展中体制机制性问题、薄弱环节、发展难题,着力通过创新来破解,通过改革来激发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发展:从课堂教学改革到师资队伍培养,从制度建设到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模式的“试验”……“改革创新”,成为无锡教育的“关键词”。副省长曹卫星上半年调研时表示,无锡市创新创优的教育体制值得肯定,是江苏教育体制改革的表率和引领。

育人模式创新调整

素质教育导向,让校园成为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园地

近日,在惠山区石塘湾中心小学举行的一场现场展示活动给前来观摩的领导和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年级教室里鸦雀无声,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杆,认真地握着铅笔,对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书写着古诗《咏华山》和《悯农》;不远处的操场上,300多名阳山中心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活力四射的音乐声中作羽毛球基本技能展示;而在体育馆,钱桥中心小学小朋友的器乐演奏、堰桥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国学经典诵读,以及洛社中心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英语歌曲联唱等节目正有声有色地展开。此次活动是惠山区实施“五个一”工程的成果缩影。全区12所中心级小学全部参与,参加展示的学生达1217人次。五花八门的学生“才艺”展示,向到场来宾传达着一个声音:如今的学校除了“朗朗读书声”之外,更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七彩歌谣———校园,正成为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园地。

“写一手美观的汉字、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一种手工小制作、有一项艺术特长、掌握一项运动健身技能”,惠山区将“五个一”列入教学计划,涉及和对应了语文、英语、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等6门学科,是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有效举措。

记者了解到,全市各级教育部门都对此做出了创新尝试。崇安区将区内中小学周五下午的课程表“清空”,以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取而代之,为孩子们创造出半天“无课日”。南长区将德育日常化,高度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相伴而来的,是越来越丰富的课程、越来越生动的课堂、越来越多彩的校园。

从课程体系入手,对学生的“课程表”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课堂为试验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的评价机制告别单一的“唯分论”,这些都是无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育人模式上做出的主动出击,率先改变以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办学机制面向多元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无锡教育活力十足

今年,是无锡外国语学校转制后的第四年,也是“华丽新生”的一年,其位于太湖新城的新校区,投资1.5亿元打造太阳能主题特色的“低碳校园”即将揭开面纱。这样一个崭新的校园,政府却没有花一分钱。从“公有民办”到“民办”,“断奶”后的外国语学校,凭借教学质量和成绩坐稳老百姓心目中无锡义务教育阶段“名校”的地位。

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是无锡教育的一大创新举措。2008年,无锡在全省率先推进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清理“公有民办”学校,彻底解决“校中校”问题。全市26所“公有民办”学校全部停止招生,转为公办学校、依法设置为民办学校或撤销停办,所有“校中校”全部取消,理顺了义务教育办学秩序。

除了义务教育以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各级各类教育,是无锡对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大胆尝试与创新。2011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今年,市教育部门提出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其中,将“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作为原则之一提上工作日程,并具体指明,落实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同等地位,完善相关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因“活水”的注入焕发出新的生机,去年5月,民办无锡太湖学院通过独立学院转设成功升本,成为我市第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改变了多年来无锡仅有江南大学一所研究型本科高校的格局,成为全省唯一成功转设的独立学院。

若放在十年前,作为社会事业的教育还是谈“民”色变,这种思想禁锢一旦打破,对于教育而言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各级教育部门在鼓励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引导,让民办教育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游戏规则”下自由成长。目前,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展现出无锡教育的活力。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94所,在校学生和幼儿10.4万人。改革办学体制、灵活办学机制,优化资源布局,无锡教育改革的决心与勇气不言而喻。

管理方式与时俱进

借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许昌良是北塘区凤翔实验学校的校长,除了忙于日常管理工作以外,他还需要每年向区教育局申报项目。作为该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经他申报的凤翔“教师研修中心”项目今年已进入第四期,效能逐年显现。

据了解,“项目制”是北塘区教育局统筹学校的良方,由辖区内各个学校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等申报学校项目,明确项目实施周期、预期目标、实施策略等。教育局派专人深入学校实地调研、并通过党政会议审定等步骤确定学校项目是否可行,最后由区教育局统筹专项经费下拨至学校。拨付后,区教育局加强对学校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适时调整有关项目,并引入项目考核机制。

2007年,当该区教育局首先在学校管理上引入企业里多采用的“项目制”时,许多校长都感到纳闷。而实施五年来,这一套经费拨付机制和管理流程却为辖区学校的发展、校园特色的创建等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目前北塘区的一系列特色学校和一批特色工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无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还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上。按照以往的思路,教师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需要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和经验积累才能成为名师。而近年来,无锡深化了教师培养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等系统性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采用老带新、师徒结对以及课题制等方式,使得年轻教师获得了成长空间,也诞生了一批名特优教师,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更新做出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在管理上也与时俱进。2007年起,无锡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当年在全市50所学校启动开展试点;次年,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建立理事会。学校理事会由校方、家长、社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互动频繁。目前,学校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能够触及到方方面面。通过这种创新形式,教育也能够接受群众更加直接有效的监督。

教育开放不断深化

“象牙塔”打开大门,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

无锡教育的开放发展,是教育创新的另一层内涵。教育的开放,具有两个维度:对外的开放,不断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展教育的疆界;教育体系内部的开放,学校的教育通道向社区和企业打开。无锡教育开放发展,正是沿着这两个方向一路探索。就在不久前,新区教育局“外向型经济区域国际教育生活社区建设的研究”课题正式结题。通过六年的建设,5所专门的国际学校以及21所作为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的中小学幼儿园,展示出新区开放、多元、融合的教育生态。一个立足无锡、服务和辐射长三角经济圈的国际教育生活社区已经粗具规模。

新区教育的成绩是无锡教育对外开放的缩影。近年来,无锡教育整体开放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市外籍教师超过500人,在锡就读外籍学生达1600多人。全市创建双语教育实验学校100所,100多所学校与26个国家的374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选派教师赴国外学习研修,组织学生开展境外修学旅行,人员交流每年超过5000人次。合作办学也在进一步深化,在锡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全覆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56个。

无锡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是无锡的又一项“创新”。5个职教集团涉及物联网、旅游等5大行业,由相关职业院校牵头,行业和企业共同联手组建,是校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学校和企业特别是行业有机结合,打开了学校的大门,让学生走出去,让企业走进来,更有利于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说。此外,学校和社区、社会机构也加强联手,让社会各股力量参与到教育中来,而学校的资源也回馈社会。

编辑:江教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