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现场
资料图片 转自中国江苏网
每到暑假,不少家长见面时,总爱问一句:“你家孩子今年考级了没?”从这句问候语的背后,不难看出艺术考级,已经成为了每年夏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近年来,镇江市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逐年攀升,其中小学生居多。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京口少年宫、市文化馆以及镇江市少年宫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看着进进出出的孩子背着画板、乐器,为即将到来的艺考准备。采访中,孩子们有苦有甜,家长大多用心良苦。
艺考
孩子眼中有痛苦有快乐
徐孙南暑期过后就要上六年级了,她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接触电子琴,一直坚持学到现在。“我每天做完作业,都要练上半个小时,不论放假还是上学。”京口少年宫电子琴指导教师王老师告诉记者,南南是学琴的孩子当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起初也是哭着嚷着不要学,但是当她慢慢培养出兴趣之后,就能从这种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了。现在南南学的不那么费劲了,每当她完整流畅地弹奏出一支曲子之后,小脸蛋上就会挂着骄傲的笑容。南南说,自己正在准备参加今年8月的六级考试,之后还要考八级,考十级。
晓平学的是小提琴,正在准备二级考试。记者遇到他时,他正在一个独立的小房间里面,跟着指导老师在练琴。他说,自己并不喜欢乐器,是在爸妈的一再要求下才开始学的。“是爸爸妈妈让我来学的,他们觉得,男孩子也应该学会一种乐器。”晓平有些无奈地表示,自己喜欢电脑和运动,希望早点考结束,早点放松。
记者发现,对于准备考级的孩子们来说,爱好的就觉得快乐,没兴趣的就觉得痛苦。许多孩子都把艺考看成期末考试一样,有的把考级当作一种对刻苦学习的证明,有的则单纯把考级当成对父母的交代。
家长
希望掌握技能获得证书
在市文化馆门口,果果跟着妈妈来学舞蹈,果果的“舞龄”已经三年多了,王女士告诉记者:“果果从小就喜欢蹦蹦跳跳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觉得既然她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女孩子练练舞蹈能塑体型,以后会更有气质,就给她报了班。”
当记者询问她对于艺术考级的看法时,王女士说:“我们对于果果没有什么硬性要求,看上去她也不紧张。我们和同班的不少家长一样,无非是希望孩子们对于已经学到手的东西有个交代。”
同样,陪孩子来上课的悦悦妈妈告诉记者:“艺术学习是孩子成长体验的一个过程,最初是希望孩子掌握一项技能,有机会时可以拿出来秀一秀。当然,如果能通过考级拿到证书,就更好了。毕竟家长和孩子为了学艺术,都付出那么多……”
一位多年从事少儿舞蹈指导的李老师介绍说,尽管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在增加,但是一直是采取自愿原则,愿意让孩子参加考试和不参加考试的家长大约各占50%,“现在很多家长还比较开明,不单纯看重证书,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学艺术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培训
市场混杂报考莫要盲目
据了解,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包括音乐、舞蹈、书画三大类。音乐(即器乐类)考级以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为主。
市少年宫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现在各个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水平也参差不齐。”记者走访了中山东路、解放路一带一些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发现一些少儿舞蹈班、乐器班人头攒动,门口挂的牌子都是声称“某某权威老师手把手教学”、“某某学校等级审核组老师亲临授课”等。
记者随机询问了多位等孩子下课的家长,他们大多不知道学校的授课老师是哪里请过来的,本身有无教学经验。有的家长表示是朋友介绍来的,只听说这边教得好;有的家长是通过网络、媒体上的广告来的。
为此,记者联系了市教育局职社处,一位姓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省相关文件要求,但凡正规教育培训机构,都会有教育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以及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学习前,应该先了解所报培训机构的资质,证照是否齐全等情况。
考级
不应成为单一最终目的
如今,艺术考级已经与升学加分脱钩,证书本身并无多少含金量,但不少家长还是抱着“不管学什么都要去考一考,不考试就不知道水平如何”的心态,给孩子报班参考。
不可否认,尽管艺术考级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功不可没,但是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学习艺术的目的绝不仅仅只为这一张等级认证证书。业内人士指出,单纯追求艺考等级,会给本应陶冶孩子情操的课外艺术修养,增添不少功利色彩,反而忽视了艺术对个人素质提升的内涵。有时候,让学习艺术变得纯粹一些,去除其中商业化、功利性的目的,才能让孩子感受一段充满艺术品质的人生,提升艺术修养、陶冶性情、学会生活才是其中真谛。
同时,由于如今艺术培训的费用不低,一节课少则50元,多则两三百元,家长也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不要让艺术学习变成孩子和自己的负担。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