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扬中教育将以创建为载体,以质量为根本,以改革为突破,以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内涵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评价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硬件软件协调发展、交互式上升的生动局面。
1.管理模式创新。 一是筹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集“培训、教研、指导、服务、管理”一体的教师发展中心,将发展中心打造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学科建设的基地、教育服务的窗口;二是组建教育共同体。城乡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促进双方在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统一管理,在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中实行捆绑式考评,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共建模式。三是试行“集中采购、定点配送”制度。在食堂管理上在城区部分学校试行“集中采购、定点配送”制度,学校食堂食品原料供应的供应商通过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招标来选定,从源头上严把学校食品原料进货关,降低采购成本和安全隐患。四是探索社区管理新举措。成立扬中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推动终身教育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健全市级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学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强社区教育指导、培训和理论研究。
2.评价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办学发展性评估体系。坚持发展性评价的过程性,正确处理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关系,融发展性评价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二是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挥教育督导职能,组建教育质量监测队伍,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基点,以完成国家规定教育教学内容、达成国家规定培养目标为评价标准,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三是探索教师转岗机制。要真正将教师聘任制落到实处,将绩效工资、学校要求和自我发展有机结合,探索教师聘任制改革新途径。
3.人事制度创新。 一是制定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核、民主测评、实绩评价、能力测试、全面考察、组织审议等途径,加强后备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通过建立联系人制度、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力度;通过建立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成长积分制、动态管理制,促进后备干部成长。二是修订完善师资队伍均衡配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意见。加强编制岗位管理,控制超标用人,规范聘用工作,清理在编不在岗现象,加强编外临时用工管理;加大教师交流考核力度,对于结对交流学校实行捆绑考核,促进校际良性循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成长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完善教育优秀人才选拔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适当拉开差距,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深入推进校长分类考核制度。在今年实行中小学校长分类考核,初中一把手考核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明年对成教、小学校长进行分类考核,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健康持续发展。
(扬中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