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市市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按期完成,并形成正式文本向社会公布实施。《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市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的总体目标,完成“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基本任务,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等问题。
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地区,镇江市此次出台的《市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充分体现了“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重点规划区域为中心城区,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中心城区外的“十二五”重点发展地区进行超前布局;对区辖乡镇学前教育发展也统筹规划,做到城乡一体。《规划》不仅包含了3-6岁幼儿的教育规划,还包含了0-3岁幼儿早期教育规划,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此外,《规划》对市区学前教育设施现状、条件和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对人口分布及儿童出生率的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还对历史遗留和当前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镇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市市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对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制度保障作用,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问题。首先,《规划》明确了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的数量:到2015年,该市市区将配置幼儿园156所、早教中心17处、早教指导站9处;到规划期末,将配置幼儿园236所、早教中心20处、早教指导站12处,从而在总量上保证了幼儿园的数量,能够确保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其次,《规划》明确了新建幼儿园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强调了配套学前教育设施交付使用的公益性,着力解决“入园贵”问题。同时,《规划》明确了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的优质标准,对新建幼儿园的选址、外部环境、园舍设计等均按照省优质园标准进行要求,使全市省优质园比例至2015年达到85%,城乡之间、公民办之间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比例大体相当,着力解决“入好园”问题。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