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程精彩纷呈 专家学者直面百姓
常州公开课讲给市民听
“大学需要怎样的学生?”刚刚过去的休息日,江苏省常州中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印杰在此发表着精彩的演讲。报告厅有905个座位,但最终来的人超过了1600名,迟来的人只能站在走道里。
这是为市民专设的“课堂”——常州公开课的现场。在这个课堂,市民们不仅了解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市民素质、教育服务等各类知识,还近距离接触了哈佛博士岳晓东、浙江大学教授郑强、麻省理工学院面试官蒋佩蓉等著名专家学者。截至目前,公开课已举行了15场,有13名嘉宾登台演讲,现场听众超过22500人,通过其他渠道受益的听众超过50万人次。每到发票日,几百张票半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常州的公开课,怎会这样火?
在市民与教育之间搭起一座桥
“常州公开课的标志蓝底白字,象征蓝天白云,简洁明快,寓意着以开放的情怀、纯正的心态服务百姓。”常州市教育局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莫晔说。
2011年9月,常州市教育局教育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成立的首要任务是为市民提供资源服务和课程指导,公开课是中心做的第一件事。”莫晔介绍说,中心办公室特意设置在市少年宫一楼,以方便市民。
市民陈翔经常带着孩子去听公开课,她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同样喜爱这个平台的家长。久而久之,熟络起来的家长纷纷建立、加入教育QQ群,也时常聚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今,常州市有着5个热闹非凡的教育QQ群,2000多名群友就各类教育问题讨论切磋,并时常以志愿者和家长义工的身份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陈翔告诉记者,家长们在奉献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改变教育,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由教育的旁观者、思考者、批评者转变成参与者、实践者和建设者。
坚持公益 拒绝商业
作为志愿者,市民薛亚峰经常赶到南大街的新华书店发放公开课的听课券。在之前的培训中,他被反复叮嘱:所有的票均免费领取,工作人员不得私自留票。从组织到实施的几十道程序里,公开课充满公益色彩。越来越多像薛亚峰这样的志愿者怀着责任感与自豪感加入队伍,成为公开课的推广者和建设者。
公开课始终坚持全额免费、完全公益的原则,其运作团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教育服务中心与当地新华书店展开合作,双方承诺不开展任何商业性活动,讲座嘉宾也不得借机推介自己的作品。
一年下来,新华书店也在不知不觉中“名利双收”。南大街新华书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教育服务中心将领票点定在这里,大大提高了书店的知名度,“连城北的人都知道这儿有个新华书店”;同时,专家的讲座还带动了图书销售。犹太裔妈妈沙拉做完讲座后,她的几百本《特别狠心特别地爱》就脱销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让公开课成了“香饽饽”,很多企业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多听百姓意见让教育发展更健康
每场讲座之后,组织方都会及时收集、汇总市民意见,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市民,吸纳建议。特级教师王金战就是应市民的强烈推荐而被邀请的。
王金战讲授了“如何培养最具有竞争力的孩子”。王金战认为:“失败的孩子,95%是败在家长手里。有的家长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以为是爱孩子,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立的机会……”这堂课启发了很多家长,潘向平就是其中一位。
自称“虎妈”的潘向平,脾气暴躁,对上初中的女儿要求苛刻,女儿考不好还会忍不住出手。但自从听了王金战的讲座后,她开始尝试改变。“以前妈妈工作忙不管我,下班后只知道问我作业完成情况,写不好就骂。现在妈妈每周都会给我写信,鼓励我、给我提意见。”潘向平的女儿告诉记者。
从“校门内”到“校门外”,公开课拓展的不仅是空间,更是理念。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认为,家庭和社会积极、正确的观念一定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公开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听意见、听想法,使教育发展更理性、更健康。”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