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镇江丹徒: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作者:徐润福 发布时间:2015-10-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润福)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以“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形成了资源互通、成果共享、和谐共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了丹徒教育的整体形象,助推了丹徒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推进“民生工程”,均衡资源配置。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学校27万㎡的加固、新建或重建任务;同时,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精心实施“易地新建、改扩建工程”。2011年至今,全区共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极大丰富了学前教育优质资源。2014年9月,投资2.3亿元的宜城中学建成开学,极大缓解了丹徒新城义务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深入实施“教育装备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装备标准,全区有18所学校教育装备达到省Ⅰ标准,占比达72%。27所“数字化校园”通过市级验收,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基本建成。加快实施“操场塑胶化工程”,2014年,投入资金0.3亿元实施“操场塑胶化工程”,7所学校的室外活动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稳步实施“学生接送车工程”,全区共投放学生接送车88辆,设置线路163条,站点474个,集中接送学生5684人,学生安全接送实现全覆盖。

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从服务丹徒经济社会发展出发,2014年暑期,实施“七校一园”布局调整:将丹徒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迁入镇江技师学院内,通过共享优质资源提升办学层次;将丹徒高级中学迁至原丹徒中等专业学校三山校区办学,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进档升级;将上党中心小学与支显宗中学合并组建支显宗学校,通过板块叠加发挥规模效应;将丹徒实验学校初中部和西麓中学并入宜城中学,通过资源重组打造教育品牌。

落实“政策红利”,促进教育公平。 一方面,优化招生政策。出台《关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园的暂行规定》,保障随迁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以考试、竞赛作为录取依据,不分重点学校、快慢班;热点普通高中,将70%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至各初中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实施困难补助。按照幼儿100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高中1500元/生·年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确保公平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镇江市丹徒区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