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扬州邗江:家校合作引领孩子幸福成长(图)

作者:王久平 发布时间:2015-10-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久平)近日,围绕全年教育重点工作,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杨荣局长深入义务段学校进行调研。两天来,调研组先后参加了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等4个批次的座谈活动,听取了各学校就“自主发展、课程建设、高效课堂、文化立校、家校合作”等五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作为近年来重点工作之一,各学校在汇报中详细介绍了家校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两个走进”“家长义工团”“家教工作讲师团”等“高频词”已成为邗江区推进家校合作工作的生动注脚和鲜明印证。

为了架设学校与家庭、社会共谋教育发展的桥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近年来,邗江区深入开展家校合作工作。2014年,全区明确要“聚合家校力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教师的“忠实盟友”;2015年,邗江再次发声“坚持开放化办学,构建家校合作新常态”,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事务,加快形成家校“共识、共建、共赢”的新格局。

围绕家校合作主题,全区从顶层设计,到底面实施,聚合多方力量,实施“活水”工程,形成了育人资源共享、育人环境优化、育人品味提升的喜人局面。

1、完善制度,建立全面推进的新机制

5月初,邗江区“家教工作讲师团”正式成立,全区教育系统10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者加盟“讲师团”,并一一“晒出”了自己的讲座“清单”:有着17年党务管理经验的美琪学校党总支书记姚正祥主讲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德育专家蒋德厚则侧重注解《家庭教育的艺术》……10份“含金量”十足的“清单”吸引了各学校的“眼球”。为常态化推进讲师团工作,文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要求,各学校每学年至少邀请“讲师团”成员为家长学校学员进宣讲一次,开设情况将纳入学校和讲师团成员的年度考核。

作为现代化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深度家校合作对于拓展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合力,优化教育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而现代化学校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为此,2014年初,区教育局首先出台了《邗江区关于实施“聚合家校力量”工作的意见》和《推进“聚合家校力量”实施方案》等文件。《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方案》则明确了推进“家校合作”的目标:建立和实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加快完善章程制度,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和“家长管理委员会”工作,促进家校深度合作和学生健康发展。

根据《意见》要求,各学校加快建立相关组织,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或修缮了关于“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各项制度,为其“落地”和“运行”提供机制保障。截止2014年底,全区36所学校均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成率为100%。(原)汊河学校、美琪学校、公道中学、运西小学等出台了家委会工作制度,明确每学期开两次以上例会,做到活动有计划,会议有内容,过程有记录;保障家委会成员享有“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在建设家长学校过程中,美琪学校等按标准化要求,做到有牌子、有教室、有计划;瓜州中学、公道中学、实验学校、公道小学、蒋王小学、四季园小学等还制定了各学段考核办法,从授课组织、开课次数、受众人数、授课质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促进了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构建完善的工作制度,是推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基础。两年来,从教育局到基层学校,关于“聚合家校力量”的相关组织和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为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效开展各项共建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搭建平台,打开双向交流的新通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把好学生食品安全关,5月13日,运西小学家委会成员和部分家长代表走进校园,监督食品制作流程,品尝饭菜味道,了解食堂管理举措,对学校膳食表示满意,肯定了学生吃得香,也吃得饱,建议学校在午餐制作中少放味精,多备绿色食物,让膳食更科学更有营养。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督查,已成为全区各学校的工作常态。

如何建立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通道,让“手心”和“手背”合成一只有力的教育之手?近年来,全区在加快完善传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平台,推动家校合作向深度挺进。

“家长委员会”实至名归。按照《意见》要求,各学校推选出热衷教育管理、有丰富资源和影响力的家长,组成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如何让家委会“显其才,尽其能”?各学校“因校施宜”,委员们也“各显神通”,加快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和环节。2014年,美琪学校开展了新“三好“(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会是好公民)评选活动,家委会成员是主要的评委。四季园小学定期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常规管理,从校门口执勤,到课间巡视、午餐巡查,“家委”们在参与中了解了学校情况,增强了学校监督。西湖小学则把“家委”们请进了各个阶段的教研活动中,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流程更加透明公开,“倒逼”老师“备好课”,“上孩子和家长都喜欢的课”。邗江实验学校则充分挖掘和运用“家委”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免费的游泳技能培训,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汊河中学行政办公会里多了“家委”们的新面孔,他们也能了解甚至参与学校的重要决策。此外,一年级新生分班、校服征订等各项工作也引入家长的监督和决策。形式丰富的参与方式,既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决策、管理和监督,增强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同时调动和挖掘了家长的潜能,为学校教育作了有益的“补充”,也加强了学校与校外的沟通,寻求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学校”扎实有效。作为推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引导广大家长“补家教之课”走出“家教误区”的主要方式,全区36所中小学都已建成家长学校,实现了“六个有”(有校务委员会、校牌、制度、考核、档案和经费、)和“五落实”(领导、师资、教材、教学和管理落实)。让家长学校真正“落地生根”,首先要解决“生源”问题,各学校要求每个家庭至少有1名家长参加,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每位学员都要注册,并参加考勤、考核等,每学年不少于8-10课时。其次是“师资”问题,全区成立了“家教工作讲师团”,成员为区内有丰富经验的教育管理者,同时聘请离退休干部、教育专家、道德模范等为家长授课;此外,全区正在筹备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将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专属咨询。为解决“教材”和“授课”问题,目前,全区正在编印《邗江区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供学校参考。许多学校采取“订单式”方式,家长缺什么,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维扬中学根据家长要求,开设“学校如何进行质量考核”专题讲座;梅小西区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座谈会,让每个家长发表看法、交流经验、消除困惑;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的现状,汊河小学邀情讲师团成员为家长讲解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受到了家长的欢迎,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两个走进”深入人心。将“百名校长、千名教师走进万户家庭”和“社会各界走进校园”作为聚合家校力量的重要平台,深入开展“两个走进”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家访面高,影响力大。2014年,各校开展全员家访活动,校长、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家访率、起始年级学生家庭受访率和特殊学生家庭受访率均为100%,其他年级学生家庭受访率愈80%。大家通过详细介绍情况和悉心听取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访人员撰写家访心得2000多篇,并择优编印成册在区内推广。二是彰显了风采,展示了形象,全区集中开展“社会各界进校园”和“一日开放”活动等,邀请两会代表、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家长进校园,看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听汇报,了解教育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育人格局的形成。

3、创新形式,形成合作共建的新局面

3月上旬,梅小西区校微信平台正式开通。“我们的课程”和“我们的中队”以图文方式呈现幸福课程和社团活动;“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由家长定期分享亲子教育的经验;“校长书架”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给师生和家长带来心灵鸡汤。平台甫一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关注和家长好评。

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推进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多途径,在用好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常用平台的同时,全区各学校不断创新合作共建形式,引导家长了解教育、参与管理、科学育人,为学生幸福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家长义工团”身影活跃。随着家校合作的不断推进,多所学校的“家长义工团”成员活跃在校内外,成为全区教育的又一片美丽风景。在邗江实验学校、美琪学校、邗中北区校维扬中学、维扬实验小学等,来自各行各业、各有绝技的“家长老师”们走进课堂、食堂,为学生“大秀才艺”,既激发了学生广泛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仿实践中锻炼了能力,成为补充学校教育的“新鲜血液”。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茶楼大厨,医院主任,全职太太……为孩子们开展编织、卫生保健、安全教育、环保节能、心理调适、淮扬烹饪等丰富精彩的讲座,给校园带来了多样的教育元素,实现共同育人的目的。校长们纷纷感慨:“如果不是家长义工,我们上哪找那么多优秀且免费的教学资源?”

“家长同盟会”聚合力量。作为“家长委员会”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家长同盟会”逐渐成为“热词”,为越来越多的邗江家长所知晓。和“家委会”不同的是,四季园小学的“家长同盟会”以年级为单位,参与的家长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学校门每月都邀请3-4名“同盟会的”家长走进学校,督查校园的安全状况、老师的工作质态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家长在校时间没有限制,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一整天;也没有空间限制,校园所有的场所向家长们开放,以便全方位了解孩子在校活动的情况。截止4月底,“同盟会”家长参与该校管理、巡查与评议达13次。

“家校e联系”无处不在。和家长沟通有哪些方式?告家长书、电话、短信、家访,如果仅仅知道这些,你就“out”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校也是“与时俱进”,通过“家校e联系”,让家校合作突破时空限制,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2014年9月,全区教育系统新媒体——“邗江教育”微博开通,成为实时发布校园信息,解读教育政策的新平台和家校及时互动的新渠道。各学校积极调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和家长建立微信群、QQ群,通过“e媒体”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互通学生信息,分享教育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杨荣局长表示,推进家校合作,就是要破除家校之间的“藩篱”,改变学校封闭的“圈养”模式,引入教育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校园有更丰富的资源,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幸福的成长。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

“百名机关干部、千名教师进万户家庭”进家庭活动掠影

“社会各界进校园”活动掠影

家校共建活动掠影——开展亲子活动

家校共建活动掠影——家长成为师德师风监督员

“家校e联系”掠影——幸福课程网上选课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