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汉语桥—英国中小学校长团访问扬州(图)

作者:陈德胜 发布时间:2015-11-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德胜)10月25—31日,来自英国主流中小学的15位校长,分别到扬州14所城区学校开展访问,围绕推进双方学校交流与合作开展洽谈,并与结对学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书。

10月27日上午,市教育局举行欢迎仪式,15位嘉宾(其中一所学校来了正副校长)和14个结对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参加了活动。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卫刚致欢迎辞,各位外国嘉宾分别介绍了所在学校的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师资及生源、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参加本次活动的美好愿望与憧憬;扬州结对的14所中小学校长分别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与特色,以及与英国学校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随后,15位英国中小学校长分别到交流合作学校参加为期2天半的访问。他们到所在学校,参观学校的校园,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观摩学校的教学课堂、教研活动,与所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并签订两校长期合作协议书。

扬州的活动,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英国大使馆教育处举办的2015“汉语桥—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活动的一部分,本次活动在辽宁大连、江苏扬州、四川成都和湖南湘潭四个城市举行。据悉,本次来华的英国校长代表团应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邀请,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大陆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和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在英国招募。代表团成员包括59名英国中小学校长,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他们均有志于在未来开设汉语课程或与中国学校发展校际友好合作。

近几年来,扬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先后与英国伍斯特郡教育厅、澳大利亚悉尼地区教育培训局开展合作交流,双方定期互访,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各级各类学校分别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开展了学校交流,与对方学校建立姐妹学校关系,双方学校定期互访交流,并在一些领域内开展合作;目前有近40所学校申请了聘外资格,定期聘请外籍教师到学校承担外语教学,同时,在省教育厅推动下,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到国外参加短期培训交流;每年以休学旅行、学生互换项目等为主要形式,组织学生到国外学习考察,仅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的休学旅行活动每年就有100人次左右学生参加。

(扬州市教育局)

【剪影】:

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英国St.Joseph's School校长Stephen Mckenna走进邗实母语(语文)、数学、科学等课堂听课,深入到国画、古筝、琵琶等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现场,同孩子们一同参加学习活动。英国校长对丁云老师的童诗教学和梁伟老师的科学课特别感兴趣,盛赞“童诗教学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发掘了学生潜能,很有创意”,“科学课非常直观形象,学生学得很开心”。英国校长还了解了该校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翻阅了老师们的教案,对老师们的自律精神、合作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英国校长表示,将尽快与邗江实验学校共建姐妹学校的交流互动机制,有序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英国圣基利安大学教师代表麦克参观了校园,走进了师生图书馆、健身中心,在健身中心麦克饶有兴致地与该校老师、学生打起了乒乓球;欣赏了该校精心准备的富有扬州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麦克了走进了该校课堂,观摩了数学、地理和美术学科教学,并与在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互动。听取了靳忠校长对该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学校特色等的介绍。该校与圣基利安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备忘录。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英国北爱尔兰韦灵斯敦小学Martin校长深入学校,开启三天中国学校学习体验之旅。27日下午,Martin先生首先参观了在梅岭小学西区校举办的2015年扬州市小学素质教育展示活动,通过素质教育的展示Martin先生对扬州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和成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Martin先生参观了校园,双方座谈交流两校的办学情况,了解梅西 “五福梅”校园文化特色。Martin先生深入课堂,感受数学、美术、音乐及幸福课程社团活动的不同魅力。幸福社团则是一堂烹饪实践课,憨态可掬的小面点、学生娴熟的动作让Martin先生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喜爱。29日,Martin先生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万圣节派对。Martin先生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万圣节的由来,亲手教孩子如何制作了南瓜灯,与孩子一同表演了服装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