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利丽)扬中市坚持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秉承“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治理与建设结合,汇集合力、凝聚共识,形成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家校共建”的校园安全网络。着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为美丽校园建成一道道铜墙铁壁,为莘莘学子撑起一把把爱的保护伞。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完善组织网络,安全制度“上墙上心”。全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综治、公安、教育、安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全员管理、按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一岗双责”安全管理责任书,不断完善量化考核机制。将校园安全工作纳入对职能部门、镇(区、街道)考核内容,纳入综合治理年度评比考核,纳入财政保障体系,纳入学校绩效管理考核。
二是统筹“四防建设”,利用“互联网+”,安全管理 “提档升级”。不断加大“四防”建设力度。各校均配备了专兼职保安,教育、公安联手完善校园警务室建设,加强警校共建。目前扬中所有校园都成立了护校(园)队和家长志愿者队伍,与行政值班相结合,强化对校园内外的巡查,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全市校园均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出校园审查、登记制度,不断规范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对食堂、配电房、财会室、微机房等重要部位安装防盗设施,对低矮的学校围墙实施了加高加固或安装防爬设施。强化校园内水系的物防措施,设置固定警示标志。与气象部门签订了避雷检测协议,定期对校园避雷设施进行检测。基本实现了校园视频全覆盖,筹建了视频电话、教育宣传于一体的校园视频监控平台。全市校园与公安“110”实现一键触警,幼儿园全部安装门禁认识系统。每年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调查摸底,对“特殊”学生进行登记,实施帮扶。实验小学投入60余万元,特聘21名具有国家心理健康咨询资质的专业志愿者,率先在全市筹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面向未成年人提供热线电话咨询、短信平台交流、个体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宣讲等服务。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群防合力,安全防范“得道得力”。为确保学生上下学道路畅通,在部分学校路段实施了限时单行措施;公安、城管分别在学校周边设立“护学岗”、“校园高峰岗”等。全市共投入公交车130辆,开通公交线路31条,实现了全市半径1公里范围内行政村和中小学校公交线路全覆盖。各校积极配合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园医护人员、药品的检查,严格落实“六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联合卫计委、红十字会医护人员开展“校园急救培训校校行”活动,拧紧校园管理“安全阀”。
四是拓宽教育广度,强化课程意识,让安全文化 “入脑入心”。全市把安全教育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并结合社会实践、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各种大型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兴隆中心小学的环保馆,把安全知识引入环境保护教育之中。丰裕中心小学,将剪纸教学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联合中心小学积极开展诗词鉴赏活动,通过诗词鉴赏、创作与征文等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外国语小学把安全预防纳入科技实践活动。第二实小学等校结合版画、儿童画等特色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画评比。全市已经建成多处安全法制教育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第二实验小学的消防体验馆、应急体验馆、防溺水教育实践基地,外国语小学的防地震体验馆,金山学院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新坝中队的交通安全实践基地,中林小学的“希望来吧”等,已成为全市青少年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亲情陪护、自救自护教育的理想场所。
(扬中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