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9月23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记者作客邗江,就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特色德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交流、“学在邗江”品牌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访谈,对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深入了解。
区教育局局长何云峰、副局长冯长宏等接受了《教育家》杂志社记者的采访。何云峰局长介绍了近年来邗江教育事业发展成果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思路。近年来,邗江教育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大力实施“GDG”优质均衡推进计划,加快实现硬件建设现代化,优质资源均衡化、队伍建设精英化、教育成果精品化,着力打造“幸福教育的示范、精致学校的代表、幸福师生的样板”,开创了“全面发展、整体均衡、特色彰显、品牌荟萃”的喜人局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区深入实施布局优化工程、校安工程、“五化”工程、校园文化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推动城乡校园同步建设;完善“品牌复制”、“学校发展共同体”、“网上结对”、小班化教育联盟等“四大机制”,引导城乡学校同频共振;坚持师德建设、队伍提升、名师培养、教师流动等“四大抓手”,加快城乡教师同质发展;突出德育特色化、课程校本化、活动多样化和帮扶常态化等“四大重点”,推进城乡学生同等成长。
全区在全市率先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优质教育资源输开创新局面,将邗江实验学校和蒋王小学,维扬实小和四季园小学、梅岭西区校和西湖小学“联姻”,新建了邗江实验学校新盛分校、梅岭小学西区校金辉分校、扬大附属西郡幼儿园、邗江机关幼儿园金辉园,实施“五同”管理,即品牌同享、课程同置、教师同配、管理同步、质量同优,通过深层次的融入,帮助普通学校擦亮品牌,推动城乡学校“齐步走”。全区德育工作形成新特色,坚持德育为先,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强化课堂育人、活动育人,搭建了“邗江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邗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等平台,坚持“全员育人”,激发“学习动力”,形成了“微型德育课”“百草园阳光学堂”、文明规范月、孝德教育等特色品牌,涌现出李沐霖、张喆、徐子昕等一批“美德少年”。
传统文化教育凝炼新经验,作为扬州首家“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以传统文化为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创新开发“‘1+X’民间艺术课程”,明确了“一年打基础、见成效,两年创特色、有影响,三年塑品牌、上台阶”的路径,依次推进“扬州民间艺术主题推进年”、“中国民间艺术主题推进年”、“国际民间艺术主题推进年”建设,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个个展才艺”的良好艺术教育氛围,凝炼了以传统艺术润理念、润环境、润课程、润管理、润文化等“五润”新经验。教师队伍流动凸显新亮点,出台了《邗江区推进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合理确定交流对象,不断创新交流形式,如“片区选调”、“区域交流”、“超编分流”、“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跟岗学习”、“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城乡学校结对组团交流等,不断完善政策支撑,全区教师在城乡、校际之间的流动达15%左右,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创响“学在邗江”品牌成为新目标,全区教育体系完备,整体均衡,特色彰显,品牌荟萃,为“学在邗江”教育品牌创建奠定了扎实基础。
今后一段时期,全区将以创响“学在邗江”教育品牌为目标,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着力提升教育内涵品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邗江幸福教育。一是聚焦“四大任务”,即聚焦“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布局”、“激活教育机制”、“改善教育环境”。二是强化“五大对接”,力促“五个同步”即对接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主动探索、先行先试,力促我区教育改革与全市、全省教育改革同步推进;对接教育发展的新任务,统筹资源、均衡推进,力促各级各类教育同步升级;对接教育需求的新变化,培优促强、提升内涵,力促教育质量与公平同步发展;对接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强化法治、规范行为,力促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同步提高;对接教育和谐的新标准,加大宣传、争取支持,力促教育内、外发展环境同步优化。三是实施“十大工程”,即教育布局优化工程、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工程、职成教育创新发展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素质教育深化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综合改革工程。
冯长宏介绍了全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教育家》记者先后走进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和梅岭小学西区校,感受了学校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