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连云港市赣榆区将校园安全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之首,落实于点滴,坚持于日常,用真心、使大力、办实事——
全心全意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当记者日前走进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时,正值下午3∶30。检查完扩音器、开启警示灯、转动钥匙……该校保安人员孙成君坐上警务巡逻车,开始当天第二次校园巡逻。一路上,记者发现孙师傅始终把时速控制在20公里以下,途经每一个楼馆,他都要停车进去巡查一番。“巡逻不能走马观花,每个角落都得仔细查看,马虎不得!”孙师傅已在赣榆高中从事安保工作6年了,他告诉记者,整个校园巡逻一圈约需2小时,每天巡4次,不到一年半这辆巡逻车已经跑了6372公里。
在赣榆,守卫校园安全的不仅是孙师傅这样的保安人员。该区教育局将校园安全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专门成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层层定责任、层层抓落实。“抓安全就是抓教育、抓安全就是抓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赣榆区教育局局长徐建说。
“小黄帽”守平安
中午11∶10,赣榆区黄海路小学校门口拉起了警戒线、设置了路障。10分钟后,在教师的护送下,一群群“小黄帽”以班级为单位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出来,马路上的汽车和电动车均主动停车等候。该校中午放学的人流量高达3000余人,一顶顶流动的“小黄帽”形成亮丽的风景。该校六(7)班学生王丹告诉记者:“戴着小黄帽,让马路上的车辆能一眼看到我们,保障了我们上下学的安全。”
2012年,赣榆区教育局启动实施交通安全“小黄帽工程”,自筹资金60万元为全区10万余名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印有学校标识的小黄帽。“借助这一工程,我们要求全区中小学都制订保安和全体教师值勤表,对‘小黄帽’路队加大检查评比。每天上下学期间,校门口必须见警车、见警员、见警灯,并将其作为学校常规评比内容,纳入到年度考核当中。”该区教育局副局长秦泗营向记者介绍道。
赣榆区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在校(园)学生约20万人,除了步行上下学的学生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校距离较远,需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由父母接送上下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有些家长工作繁忙,校门口聚集的“三无”车辆成了不少学生上下学常用的交通工具,孩子们的出行安全让人担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该区教育局联合地方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到各校附近蹲点进行“全况实录”,对超速、超载、无证接送学生的车辆依法查处取缔。
“我们还在不同学校和同一学校不同年级间实行错时放学,并依据现有的18条公交线路,排摸出每条线路上需要乘车出行的学生,对照学生离校时间,合理安排车辆。”秦泗营说,由于农村孩子上学路途遥远,该区多所中小学主动对接区客运公司、党委政府和部分村镇,充分利用“镇村公交”这一优质交通资源,将镇村公交“校车化”,在校园与村镇之间架起安全桥梁。
隐患防控无“盲区”
8月15日,正值赣榆高级中学新生军训。早上8∶00,该校安全办接到报告,有4间教室新生财物遭窃。安全办主任董淑峰立刻赶到监控室,从300多个校园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中寻找可疑人员的身影,不到一个小时便锁定了目标。原来,趁着军训所有师生都不在教室,一个社会闲杂人员悄悄翻墙进校盗窃。学校及时联系公安局,通过其相貌特征找到了嫌疑人,学生财物也免遭损失。
破获“盗窃案”离不开赣榆高中校园监控系统24小时的护卫。这套系统由该校自筹经费近70万元配备,覆盖校园、教学楼、食堂等各个区域,共有358个高清摄像头。在赣榆,这样的“安全卫士”不止赣榆高中一家有。据该区教育局安全办主任刘荣方透露,目前,海头高级中学、海头初级中学、赣榆第一中学等城区所有中小学,包括部分完小和教学点都已配备了校园监控系统。
“我们还有一张更大的‘网’,不仅能将这些学校独立的校园监控系统纳入其中,还融入了公安‘天网’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全区校园安保的联控联防。”刘荣方所说的“大网”,是今年10月投入使用的赣榆区平安校园监控联网指挥系统。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区教育局在充分调研已有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对全区各校已有的4000余个摄像头进行升级改造。与此同时,又投入1000余万元,采取政府招标的形式,为全区304所学校安装高清摄像头2414个、球机87个,并为每所学校安装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所有设施设备汇聚到区教育局监控指挥中心,其视频信号接入统一网络平台,在4G手机上也可随时查看,实现实时监控。
安全意识放心上
前不久的一天,赣榆区金海岸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快乐地嬉戏着。突然,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发生了什么事?大家有些紧张。“小朋友们,不要害怕,大家双手抱头,排好队伍,有序地离开教室……”随班教师们迅速反应,组织孩子们往安全地带紧急撤离,整个过程用时仅2分钟,现场井然有序。一场突击撤离演练活动就在全体师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圆满完成。
“长期以来,我们从‘物防’‘技防’‘人防’3个方面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其中,‘物防’和‘技防’靠投入、靠技术,而‘人防’则要靠教育,这是最重要的。”秦泗营说,安全教育光凭空口灌输无法深入人心,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借助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内心。
发生火灾时如何报警、如何逃生、如何自救?今年秋学期军训期间,赣榆区消防大队官兵应邀来到该区第一中学,现场示范加上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向师生讲解生活中电气火灾预防、常见火灾处理、逃生自救及灭火器使用方法等知识。城南高级中学与赣榆区司法局共同成立了赣榆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将法治安全教育与书法、绘画、篆刻、泥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紧密结合,让师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牢记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罗阳小学召开“向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观看《你会怎么做》电视节目,模拟校园伤害案例,以真实的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播校园安全知识,杜绝校园欺凌。
赣榆区还将校园安全教育与新生军训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推动相关课程建设,从而使安全教育教学常态化。此外,该区通过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和“消防安全示范课”征集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丰富和充实安全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授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