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教育推进的水平看,睢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一大批艺术教育的排头兵、实干家;从艺术教育实施对象看,睢宁把艺术教育纳入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覆盖城乡每一所学校,面对全县每一个孩子。你看,孩子们的眼神、表情、灵气,溢于言表。睢宁真不愧为儿童画之乡!”2016年11月,江苏“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推进会在睢宁召开,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谷公胜在看了该县中小学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和社团活动后如此评价。
作为江苏北部的农业大县,睢宁有70%的学校、65%的学生在农村,在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过程中,这个久负盛名的儿童画之乡取得了哪些成效,为何让教育部专家赞不绝口?为此,记者深入睢宁采访,探求该县艺术教育发展的独特路径。
传承技艺扬特色
鲁敏是睢宁县实验小学一名美术教师,说起近几年跟随儿童画创始人李训哲学习的经历,她充满了敬仰和感恩。“2007年9月,我到睢宁实小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了解到,睢宁实小是儿童画的发源地。每每听人介绍儿童画的发展历程时,都会提及李老师,从1955年起,他凭借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将儿童画一步步带到了今天。原来在我心目中,这位‘大师级’的人物离我们很遥远,但2014年春天,年近80的李老师竟在学校成立了版画创作研究室,亲自指导我们学习版画。”鲁敏说。
以李训哲为首的儿童画创始人,是睢宁县第一代艺术教师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一直努力地将儿童画创作技艺传授给年轻教师。以水印版画的制作为例,一幅作品需要经过起稿、做效果图、过板、粗线勾勒、刷色、色板制作、水印等诸多环节。“这几年,不管刮风下雨,李老师几乎天天都来学校,只要有人要起稿、刻或印,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示范、手把手地指导。”鲁敏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3年10月,睢宁被确立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为彰显儿童画优势和特色,让更多学生参与儿童画创作,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把儿童画教学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不少于2课时,小学美术教师人人带儿童画兴趣小组,每天下午安排30分钟活动时间。在此基础上,初中选定延续教育基地学校及特长班,高级中学(含职业高中)所有学校按规定开设美术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并组建美术高考特长班。目前,全县建有儿童画创作基地35个、美术延续教育基地8个,美术高考生源基地6个,参加美术兴趣组学习的学生有2万余人。
睢宁县教育局局长彭燕说:“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是睢宁儿童画发展的又一个机遇,李训哲等一批老教师坚持不懈传帮带,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抓好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农村强师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第一代儿童画教师,在睢宁众多艺术教师中,还有很多默默奉献并作出了优秀成绩的人,睢宁县王集中心小学教师朱永就是第二代艺术教师的代表。他不仅扎根农村学校30余年,还开创了立足乡土的特色儿童画体系,2009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今年53岁的朱永出生于农民家庭,1983年高中毕业后,因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朱永被安排到王集中心小学做美术代课教师。从那时起,朱永开始了在农村学校的艺术实验。教学中,他一边通过函授自学提升专业水平,一边主动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教学技能。慢慢地,他的美术课上得越来越生动、丰富,他也从美术教育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为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他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也从没让家长掏过一分钱,没向学校要过任何补助。30余年间,朱永辅导的学生在国际儿童画比赛中获得奖牌近900枚,其中金牌129枚,在全国各类儿童画比赛中获奖1200余幅。经他辅导的学生85%以上考入美术院校学习。
“因为朱永的突出贡献,县里破例将他转成了公办教师。近年来,为引导青年教师成长,朱永每学期都主动提出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做好传帮带。”睢宁县教育局副局长傅月莉说,受教育局委托,朱永连续多年承担培训青年美术教师的任务,从师德、教学、科研、儿童画辅导等方面帮扶青年教师。在他的引导下,先后有10余名教师成为美术教学能手、国家级儿童画优秀辅导员。
据介绍,为解决制约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问题,睢宁县教育局积极争取县财政、编制等部门支持,通过加大投入等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师资建设为例,近年来,该县通过建立教师配备机制,3年招聘新教师562人,其中艺术类教师116人,占招考总人数的20.7%。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师资培养和共享机制,采取艺术教师县管校用、教师走教等方式,对全县艺术教师统一管理考核、统筹使用,艺术课程统一安排,实现专业教师效益最大化。“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送艺术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进修,组织城区学校送课下乡、定期支教、跟岗培训,定期举行艺术教师大比武、艺术教师沙龙等方式,普及艺术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了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傅月莉说。
面向全体育新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睢宁还有一位教师与儿童画有着不解之缘,她就是睢宁第三代艺术教师的优秀代表、睢城小学德育处主任肖婷婷。肖婷婷与儿童画的缘分始自小学五年级,其时她创作的儿童画《自由体操》在南斯拉夫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大展中获得一等奖。此后,她坚持学习绘画,并考入江苏教育学院(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她一直在睢城小学做美术教师。如今,肖婷婷还因教学实绩优异和热心公益事业,被推举为省人大代表。
“艺术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生活,还能满足学生对艺术的向往,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肖婷婷说。以睢城小学为例,该校除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艺术、体育课程外,还创造条件开设了儿童画、剪纸、地方戏、铝板琴等27个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组建艺术社团,设置“课程超市”,成立班级、学校两级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实现了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以提高促普及的目标。经过数年系统推进,目前该县城区学生社团数量已有186个,平均每32个学生拥有一个社团;农村学校社团数量达360个,平均每28个学生拥有一个社团。通过参加艺术社团,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素质、意志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惠及了该县所有中小学生。
“经过三代教育人60余年的不懈努力,儿童画成为了睢宁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美术专业人才。今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工作,我们将更加合理地配置艺术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校际艺术教育发展差距,探索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彭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