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让所有师生吃的放心”

作者:卞桂富 发布时间:2017-02-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正值学生午餐时间,笔者走进盐城市义丰初级中学学生餐厅,窗明几净的环境、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人眼前一亮。一位正在就餐的学生告诉我们:“食堂的午餐干净、卫生,伙食比在家吃得还好。”分管学校后勤的副校长张汉林介绍说:“别看我们的食堂餐厅不大,可都是标配,‘麻雀虽小’,但卫生管理、财务监管样样都不少。”

  食堂建设高标准

  盐城市盐都区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县区之一。全区现有中小学44所,为了方便孩子们中午在校就餐,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其中40所学校建有食堂。区教育局规划财务科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孩子们吃得卫生、安全,盐都区借助实施农村教育“两项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的契机,加强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食堂硬件全部达到规定要求。

  2016年秋学期投入使用的盐城市楼王小学食堂,从操作间、备餐间面积到浸泡池、清洗池深度,再到紫外线消毒灯数量……每个细节都十分讲究。校长张志根介绍说:“学校食堂在装修前,卫生监督所不但帮我们设计图纸,连整个食堂的布局安排都给出详细的建议,也正是有了这些规范的要求,食堂在装修、配套等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节省了不少开支,建成后一次性就领到了卫生许可证。”

  据盐都区教育局局长熊新华介绍,近年来,该区针对学校布局调整和生源变化实际,对全区学校食堂进行了统筹规划,凡是硬件条件达不到标准的,卫生设施达不到要求的,都安排了建设项目。如今,辖区内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干净、达标的食堂,所有学生都能在温暖、整洁的餐厅就餐。

  卫生监管常态化

  在盐都区学校食堂,员工操作、工人上岗、食品采购检验、食品留样、餐厨废弃物处理等常规管理制度一目了然。盐城市义丰小学食堂工人告诉笔者,学校对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人操作程序等监管十分严格,如有违规行为发生,不但要受到批评教育,而且绩效考核等还会受到影响。

  为了加强食堂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盐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依据《江苏省中小学食堂卫生管理工作指南》,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制度文件汇编》,对具体环节、具体项目、具体流程进行细化,如食品采购索证制度规定需要存档的证件有哪些,明确食品质量档案建设的详细要求及食堂物资保管需要登记的项目等。各学校食堂管理的台账分类存放,随时可查阅。

  “每年暑假,盐都区教育局都邀请专业人士对我们进行集中培训,以考促学,帮助我们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采访时,食堂的一位员工这样介绍。此外,区教育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春学期、秋学期开学初均联合组成食堂卫生检查组,对全区学校食堂进行拉网式检查。“拉网式检查是对学校食堂的全面‘体检’。”盐都区时杨中学分管校长颜开勇如是说。除此以外,盐都区教育局还明确专门的食堂安全管理员,常年在学校进行巡查,及时纠正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食堂食品的安全卫生。

  财务管理有规范

  采访当天中午,笔者来到了盐城市崇礼路小学,学生正在食堂享用两荤两素的午餐。校长葛秀兰告诉我们,学生中午的餐费标准是每人8元,每个月结算时,基本没有结余,如果有结余都安排在下个月的伙食中。不仅如此,盐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的水、电、燃料费均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以降低食堂运行成本,保证食堂饭菜质量。食堂结余款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和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费,不得直接或变相以其他方式用于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

  在盐城市肇基小学校务公开栏中,有一块专门用于按周公示学生菜谱、按月公示学校食堂盈余。校长林成宏表示,设立公示栏的目的就是让食堂财务管理透明化,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加强食堂财务管理,保证学生的伙食费全部用于学生伙食,是维护师生权益,保证学生吃好的关键。”熊新华说,“食堂财务管理如果有漏洞,坚决不可容忍。”为了加强学校食堂资金的使用监管,盐都区教育局还将食堂经费开支纳入学校正常的财务收支审计范围,每两年对学校食堂财务进行一轮审计。

  据统计,目前,盐都区40所学校食堂已有37所创建成市A级食堂,有4所学校获评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学校食堂建设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提升了该区学校管理水平与管理等级。面对未来,熊新华表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效工程,盐都区将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建设和食品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努力让所有师生吃得干净、吃得卫生、吃得放心。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