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袁军辉 王俊芳)“各位队员,我们气象社团的学习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按照章程,4人一小组每天坚持早上7点、中午12点进行观测,每个观测员要遵守社团活动课程化规定,不能早测、迟测、缺测……”镇江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西大门的气象台台阶上,围坐着初二年级的21名学生,该校气象社团团长、气象研究所所长周一帆同学正在布置社团活动内容。这,只是全市中小学社团建设课程化实施的缩影之一。目前,丹阳市各中小学共建成1500多个学生社团,市教育局专门印发《丹阳市中小学社团管理办法》,要求社团活动的流程要像校园里的课堂上课一样流畅、规范,实现“小社团、大课堂”“社团活动课程化!”
项目发展课程化。全市各校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提升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水平,让学校社团建设从“活动”走向“课程”实现了一个个新突破。学校制定了《社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指南》,从课程目标、组织机构、课程学习要求等方面对项目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并着手编写丰富多彩的系列校本教材,实现活动与课程“双轮驱动,并行不悖”。
项目管理整体化。全市中小学社团建设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编织了整体管理、纵横发展的社团课程体系,并将项目方案纳入各校工作计划,制订《学生社团管理章程》,做到周有计划、月有考核,活动过程丰富详实。
项目交流开放化。全市各校鼓励广大师生活跃思维,拓展社团的文化视野,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促进社团活动开展的资源,聘请专家老师、各行各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辅导工作,从组建社团到选题策划到扎实活动,力求强化校内社团研讨实效,从而推动社团建设开放化发展。
项目影响扩大化。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团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得到质的提高,学校发展成为丹阳市乃至镇江市优质品牌学校。项目建设得到了《中小学校长》《江苏教育报》《镇江日报》以及江苏卫视、镇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热情宣传。
目前,全市中小学正在对不同类型的社团进行多渠道、多维度的整合,并将其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力求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社团课程学习能力,进一步发挥社团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一条社团建设特色发展之路。
(丹阳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