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学校动物园”事小关爱留守儿童事大

作者:杨朝清 发布时间:2017-04-11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据报道,河南新乡某学校在校园里建造了动物园,让学生能近距离和动物接触。近日,该校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最早在2000年就建了一处小型动物园,2016年9月又出资100万元建立了一个较大型的动物园,有两名老师负责动物的饲养及清洁,并联系了兽医对动物进行防疫及医治。

  学校和动物园看似并不搭界,二者联系在一起不可避免会引发人们的关注与争议。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父母亲长时间、经常性的角色缺席,让留守儿童难以得到足够的爱与关心。作为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设置动物园的初衷,既在于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也在于为留守儿童提供安慰与帮助。

  “学校动物园”的难能可贵,在于关注到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激烈的教育竞争让许多学校只关注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却忽视了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这所学校能够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精神诉求,并通过“自我救赎”的方式进行细节推动,良善初衷应予肯定。

  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衡的情形下,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迅速地向有限的大中城市积聚,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集中在这些地方。一些城市儿童触手可及的资源和机会,对留守儿童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学校动物园”让留守儿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羊驼、孔雀、鸵鸟等当地农村难以见到的动物,何尝不是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次增长见识的机会?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远离市区,让留守儿童缺乏感知现代文明的路径。“学校动物园”见证了一所乡村学校的爱心与责任,可是,目标正义却并不意味着程序正义。一方面,动物饲养、清洁和卫生防疫需要资质,不能“想养就养”;另一方面,有限的经费理应“好钢用在刀刃上”,需要用到孩子们更需要的地方去。此外,“学校动物园”的成本如果由学生分摊,难免会加重这些农村家庭的负担。

  除了乡村学校的“自我救赎”,关爱留守儿童,还可以有别的渠道。比如,据报道,通过公益众筹的方式,贵州省余庆县的优秀学子有机会到武汉来进行短期的学习生活,走进大学课堂、体验武汉高中生的课堂,参观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地,领略荆楚文化。短暂的参与式体验,有助于点亮这些留守儿童的希望之灯。

  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教育资源更均衡地配置,有助于让留守儿童享受更有品质的教育。“学校动物园”可以叫停,关爱留守儿童却不能止步。公共部门、市场力量和社会组织要多方合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

  (作者:杨朝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