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苏州昆曲进校园十年培养观众30余万

作者:蒋芳 陈聪颖 发布时间:2017-06-2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6月26日电(记者 蒋芳 陈聪颖)“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墙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江苏省苏州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这些学生“角儿”背后,是已经连续实施十年的“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该工程启动十周年,累计普惠30余万中小学生,传统古戏雅韵在年轻人中渐趋流行。

  每天早晨,24岁的苏州昆剧院演员杨寒和她的同事们都会来到苏州昆剧院的练功房练功。初二时,杨寒被苏州艺术学校招录,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昆曲演员。每周一到周五,她都会到位于苏州市观前街的“昆曲沁兰厅”为孩子们表演几次。最近常常唱的是《思凡》。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看来,杨寒这批青年演员如今所拥有的环境是多年前她曾梦寐以求的。“我年轻的时候,剧团一年演不到10场戏,办公楼改成了招待所,演员兼职做服务员,不少年轻演员为挣钱去歌厅当歌手,我也到婚纱影楼当了兼职的化妆师,偶尔有零星的小剧场演出才去。”王芳说。

  十几年前,拥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昆曲虽被誉为“百戏之祖”,且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但也面临如何“活下去,传得开”的问题。全国专攻昆曲小生的青年人,一度不到20人。一场演出,常常是台上的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演员和观众都是白发苍苍。

  2007年苏州启动了“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投入300余万元。苏州市的每一位中小学生,一年内都可以观看一次以上昆曲演出。10年来,该工程每年面向中小学生提供100多场公益演出,共演出1000余场次,累计3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观赏昆曲演出、聆听相关知识介绍,传统古戏雅韵在年轻人中渐渐流行起来。

  “这项工程不仅培养了观众,更成就了演员。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演出是最好的练习,舞台经验就是要靠一场场表演攒出来的,传统艺术的精髓也是这样一场场传下来的。”王芳说。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