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卞桂富
“我每天都要看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从上面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和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盐城市潘黄中心幼儿园大(二)班学生王思睿的爷爷说,“孩子的爸妈在外打工,我每天负责接送孩子,幼儿园的微信就是我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据了解,目前盐城市盐都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作用越发明显。盐都区教育局局长熊新华说:“微信已经成为我们展示学校亮点、沟通家校工作、推进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平台,‘小微信’对盐都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学校活动展示新载体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微信已经成为盐都中小学、幼儿园展示学校活动的新载体。今年1月6日,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走进盐城市神州路小学,该校用微信及时推送了曹文轩走进校园参加活动的情况,有图片、视频等,很快活动信息便在该校教师和家长的微信群、朋友圈中“炸开了锅”。说到这件事,神州路小学校长孙梁玉深有感触:“新媒体时代,微信传播速度快得吓人,我们学校推送一条信息,要不了半天就能家喻户晓,基于这一点,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微信的推送力度,及时推介学校的活动、特色和亮点,有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盐都区楼王小学是盐城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示范校,该校定期与盐城市“心之家”公益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后,形成了“滚雪球”效应,盐城当地的心语关爱中心、盐城广电公益联盟、盐城保险行业协会等公益组织先后加盟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了更为广阔的“蓝天”。
微信在展示学校活动的同时也为校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架起了联通“桥梁”。盐都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韦功说:“我们已经建立起各小学的微信矩阵,每个学校的活动在各自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后,方便了学校间的学习借鉴,推动了学校间的共同进步,初步形成了‘1+1>2’的宣传、辐射和带动效应。”
家校沟通交流新平台
盐城市崇礼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还月娣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微信,到孩子的班级群中“逛一圈”,看看老师有什么提示信息,了解孩子需要完成哪些家庭实践作业。还月娣说:“原先我们都是用的校讯通,现如今学校老师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学校还有公众号,只要有智能手机,有网络,什么信息都漏不掉,每月比以往还省下了10元的通讯费。”
微信以其实时性、快速度、便于交互的特点已经成为盐都中小学幼儿园强化家校沟通的“新宠”。利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联系也成了盐都教师们的主要方式,盐都区潘黄幼儿园园长孙兰凤说:“天气凉了,我们适时通过微信提醒家长注意给孩子添加衣服,中秋节前夕我们还可以通过微信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知识推送给家长,便于家庭教育的开展。虽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但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在上一次的家长满意度测评中,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
工作推进督查新抓手
说起盐都教育管理微信工作群,盐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感触颇深:“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省时、省力,方便多了。微信群不仅能高效督查系统的工作动态,而且方便了大家对各种工作问题的探讨交流。”
微信群是工作交流探讨的好载体,有好的文章可以通过转载进行荐读,对教育管理中的困惑或建议,同样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讨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交流上的时空限制。今年4月初,盐都区承办了盐城市初中内涵建设现场会,活动前夕,工作人员将活动布置的图片和视频传到微信群中,大家就活动方案、会场布置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深入交流。最终,现场会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全,全市参与活动的教师和专家也纷纷为此次现场会点赞。
在方便工作推进的同时,微信群也推动了教育管理人员作风的转变。责任督学、研训员在哪所学校工作、是在听课还是在研讨,都能通过微信群进行印证,学校校长是在检查校园安全,还是在听评课,或者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等,事无巨细,均可通过微信群晒一晒。“在大家晒工作的过程中,带动了作风的转变,形成了 ‘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了盐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熊新华说。